我从小就爱看柯南。
万年小学生常会雄赳赳地说出:“真相只有一个!”然后把犯人缉拿归案。这给人一种错觉:真相不过如此,是踮脚就能摘下的免费果实。
后来长大了些,旁观一些闹剧,发现真相不止如此,真相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昂贵最高高在上的东西了,并伴随流血与牺牲。
《对岸》就是一个眼见为实乃万恶之源的故事。所有人都以为自己看到了真相,为之癫狂起舞或痛彻心扉,完成了阴差阳错的复仇,葬送了确切的爱。
写作手法上,打乱时间线,整合个人视角为全视角,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阅读体验,更给出了每个人物的苦衷,无关对错,这就是创作者的悲悯之心。《罗生门》、《雪山飞狐》、《未闻花名》等同样使用了这种叙述方式,这些作品也正如雨落荒原所讲:“阅读之前没有真相,动机背后还有动机。”
我倒是很喜欢作者在其中夹杂的私货,被女人包围的孔医生吐槽女人话多,被男人包围的费菲吐槽前男友无聊,再如“女娲造人的时候,有的是被手工捏出来的黄泥小人,有的是枯藤甩出来的泥点子,这公平吗?”
这些奇思妙想来源于作者的见人之所未见。她坦诚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痛恨麻木、平庸却又势单力薄,只好张牙舞爪地吐槽一番,胜过沉默与苦笑。也许稀缺的不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丑的眼睛同等重要。
《对岸》也好,《我是怎么死的》也罢,都不是让人轻松的作品。它们的主题整齐地指向复仇,穿插着阴谋与背叛,让人脊背一寒。可我记得的更多是温情的部分,孔医生对龙舌兰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爱,杀人者与被杀者最后时刻来临前的心意相通,因往日的恋人而选择了一生的事业,凡此种种都最动人。
可见我不懂复仇,而希区柯克懂。他说:“复仇是甜蜜的,而且不会发胖。”这是雨落荒原私人订制的题目,以此向大师致敬。
(以下对话,“考拉”代表“名贵的考拉熊”,“雨落荒原”代表“雨落荒原”)
考拉:这次采访早该进行,推迟的原因是,我很忐忑自己就是你在《对岸》里批评的人们中的一个。
雨落荒原:哪个啊?
考拉:比如那个长得像兵马俑还爱看武侠小说的。
雨落荒原:哦哦,费菲的男友。武侠小说不是罪,念远怀人老师肯定是支持你的~
考拉:《对岸》里五个主要人物都曾对各种现象发表见解,哪一个人物是最贴合雨落姐自身的呢?
雨落荒原:本质上来讲,五个人物都有一部分是我自己。我认为,作者笔下塑造的人物或多或少都带有个人痕迹。我的观点是,作者创作人物时应当融入人物,和他/她同呼吸共命运。这种状态就像福楼拜说过的一句话:“我就是包法利。”当然,并不意味着将作者本人等同于笔下人物,在想象力的作用下,早就改头换面变成一个全新的人了。如果非要说哪个最像我,我觉得可能是孔医生和费菲的结合体吧。孔医生的黑色幽默和费菲的孤独和生命力。
考拉:我最喜欢孔医生。有点儿聪明,有点儿清高,又不能免俗地爱上某个人。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为她取了个“龙舌兰”的漂亮名字,还会像少年一样吃醋。而且懂得一些关于企鹅的冷知识。
雨落荒原:握手,我也非常喜欢孔医生。虽然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但其实内心深处很纯洁,对虚伪的一切无法忍受,就跟《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霍尔顿似的。爱上对面公寓的女主人后,展现出稚拙、狂热的一面,让人觉得他很真实。另外,我最喜欢他吐槽时的幽默感。虽然孔医生不是事件的核心人物,但他引出了故事,带给读者一种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也舒缓了后面沉重的部分。
考拉:我喜欢霍尔顿的一个原因是,这家伙有位啦啦队员般火辣的女朋友,心里还装着一个下棋的姑娘,在灵魂与大腿之间取舍自如,真让人叹为观止——当然这种解析有点猥琐。
雨落荒原:你这属于力比多旺盛的解析,可以理解。
考拉:我特别喜欢孔医生身上的纠结、行事不能彻底的平民精神。觉得很有生活感。可是《对岸》整体不是个富有生活感的故事,在构思时因为没有相似经验,雨落姐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雨落荒原:最大的困难是没有个人经验的部分,这就得运用想象力和查阅资料了。比如森林缉凶、陨石猎人、惩戒者如何开展惩戒……还有一个难点就是用五个第一人称来讲故事,相当于全视角叙事,“我”从13岁的少女跨越到40多岁的中年男人,是不小的挑战。写到最后,我觉得自己都快人格分裂了,哈哈。
考拉:这种叙事好像《低俗小说》啊。雨落姐在现实生活中也会像孔医生那样只钟情于老电影吗?
雨落荒原:不会啊,我什么都看,但对老电影确实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拿悬疑来说,虽然希区柯克的电影不像现在那么华丽或有太多反转,但依旧好看,令人震撼。“复仇是甜蜜的,而且不会发胖。”希区柯克的这句话是我选择复仇题材的原因之一。
考拉:这种“令人震撼”的力量,是不是雨落姐一直在推崇的“美”呢?我是说希区柯克的电影流血又死人(只看过《后窗》的我),但也是“美”的吧?
雨落荒原:在我看来,给心灵带来震撼的力量确实是一种“美”。王尔德对美的解释是:“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忧伤的。”在我的理解中,美的范围很广,不仅仅是艺术,甚至与真和善重叠。比如:对真理的追求,对正义的捍卫,还有对丑恶的揭露,都属于美。我在《有用与无用》中表达写小说是为了追求美,非功利等观点,受到一些指责,有网友觉得我装腔作势。其实我就是这么想的,我不可能为了讨好谁而去说谎。也许说一句我就是为了钱为了玩,会有人叫好,但这不是我想要的。
考拉:你在创作手记里说,大多数人信奉丛林法则,把美和智慧看作“无用”。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感受“美”的能力减弱了吗?
雨落荒原:稍等。(良久)我觉得探讨这个问题会得罪人。
考拉(哭笑不得):换。你致力于“社会派轻悬疑”是受了东野圭吾的启发么?
雨落荒原:东野圭吾的《恶意》刷新了我对推理悬疑小说的认识,没想到可以这么写。后来又陆续读了宫部美雪和松本清张,都给了我很多启迪。首先,打破了我的偏见,原来推理悬疑小说也可以有很强的文学性。其次,对人性的探索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用两个字概括东野圭吾就是“好看”,他的那几部经典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解忧杂货店》一拿起来就放不下,必须一口气看完。布局精巧,悬念重重,叙述平实,观察也很细腻,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天才级的推理悬疑作家。更何况,他还那么高产,佩服至极。
考拉:我最!佩!服!也是高产!!!为什么这么能写啊!!!
雨落荒原:哈哈,这个话题我喜欢,我来说说我的看法。有不少作家是写作狂人,村上春树就不说了,托尔斯泰也是天天写,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日更狂人。毛姆、史蒂芬·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这些都属于极其高产的作家,他们对写作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属于“不写不行”的那种人。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作家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令人高山仰止。村上春树说过,写一两部小说不是什么难事,要是以写作为职业,养家糊口,那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
考拉:我不懂。我觉得在没有灵感时去写作就像从干抹布里挤水一样痛苦。雨落姐在没有灵感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雨落荒原:就拿这次写长篇小说《对岸》来讲,应该算我第一次正式的长篇写作。故事的核心点子是确定的,人物大致性格心中也有数,每天要做的具体部分就是一点点推进故事情节。进入写作状态之后,只要完成今天的份额即可,面对空白文档,看一下上一次写完的段落,接下来的情节一般会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也有写不出来的时候,停两天,看看书或电影,出门散步、游泳,跟朋友聚餐,干什么都行,不出三天,写作的强烈冲动就会回来。潜意识里还在惦记着《对岸》,关心人物的命运,灵感的火花就不会熄灭。但写短篇是另一种感觉,需要不断有新点子支撑,每个故事都要一个点子。这就需要源源不断地刺激,我的方式一般是看社会新闻。你能从中找到的灵感远比你想象的要多。比如我的中篇小说《我是怎么死的》的灵感就是来源于一则关于“小三劝退师”的社会新闻。
考拉:我还很疑惑,《对岸》里的地名,像“土拨鼠镇”是不是有别的寓意?当然如果你说单纯喜欢这种动物,我也能接受……
雨落荒原(弱弱地):单纯喜欢这种动物……
考拉(试图挽回尊严):谈下一话题!!!
雨落荒原:但蒲公英市这个意象我后来就用到了,这是我一开始没想到的。很多东西是写着写着自然流淌出来的,尤其是寓意这种东西。比如:请把我想象成一株蒲公英,生来就是要被风吹散的。
考拉:那么在写的时候,如果没有出版方面的顾虑,会是不一样的结局吗?
雨落荒原:我没顾虑啊,就是按我最初的想法呈现的。出版的话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还不知道呢,各种话题都比较敏感。
考拉:在这样“各种话题都比较敏感”的大环境下,作品商业性和自我表达之间应该怎么处理呢?《更无用的写作课》会涉及这些方面吗?
雨落荒原:《更无用的写作课》主要还是写作技巧层面的多一些,结合我自己的创作经历,分享如何将点子变成故事。有一些人认为“写作”是一种天赋,无法通过学习获得。我不赞同这种观点,虽然写作是一门艺术,但同时也需要写作技巧作为基础。就跟画画一样,梵高也是从最基础的线条、色彩学起的。还有许多作家也上过写作班,比如刚才提到的宫部美雪,成名前,白天在律师事务所当速记员,,晚上就到“讲谈社”主办的小说写作研习班学习写作。还有一位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她是依阿华大学作家培训班毕业的。史蒂芬·金年轻时也上过好几个写作班,他媳妇儿也是同学~
考拉:雨落姐上的最多的应该是……瑜伽班???
雨落荒原:生命在于运动绝对是真理。写作有时候更像是一个体力活,尤其是长篇,拼的就是耐力。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太重要了。不过我写小说这段时间一般选择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瑜伽什么的。太剧烈的话就没法思考了。强烈推荐瑜伽这项运动,对身心平衡有神奇的效果,我对瑜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做低强度有氧的时候还特容易出灵感,前两天我的一个小说点子就是在游泳中产生的。名字叫《遇到连环杀手怎么办》,可是能中篇或短篇。我在“更无用的写作课”期间一边讲课一边实践,课程结束的时候小说也正好写完了。
考拉:你曾说自己总和周遭“格格不入”,如何评价这种体质?会不会因此而苦恼呢?
雨落荒原:我的格格不入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可能就是天生的,一种本能的批判性思维。最初,对我确实是一种困扰,老觉得跟别人不一样,说不到一块去,于是产生了许多困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才开始大量阅读、思考、写作,成为今天这个样子。在日常生活中,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我都会感到很惊奇或不可思议。他们觉得我大惊小怪什么的,我觉得我见人所未见。我喜欢保持敏感的心,喜欢思考事物背后的原因,讨厌浑浑噩噩、麻木不仁、逆来顺受。现在格格不入已经不再成为我的困扰了,甚至还引以为豪。但代价是孤独,不过我非但不排斥孤独,还很享受这种状态,也适合创作。
考拉:其实我喜欢你的吐槽,从访谈开始就一直想让你吐槽来着。不过听你吐槽也有风险,很大概率我也在其列,又不能腆着脸装作不存在,现在这样也挺好,我的心情保持愉悦~
雨落荒原: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解构荒谬的现实,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现实真的太荒谬了,生活比小说精彩。“喜剧的本质是悲剧”,有时候吐槽到深处都想哭。你看好的喜剧演员到最后都是抑郁症。
考拉:实在不好分辨这是天赋还是诅咒,但要你舍弃这种本领,估计也舍不得。
雨落荒原:那肯定不行啊,那是我的命啊,哈哈哈。他们说看我的小说有些段落像看弹幕。
考拉:比弹幕深,我是b站大会员,看的最多的弹幕是“前方高能”23333。
雨落荒原:我一般都关弹幕,太吵了。感觉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被彻底摧毁了,大家只能接受短频快的东西,短视频,微博,综艺节目恨不得10秒钟一个笑点。语言全是网络用语,词汇量也在萎缩,思考能力就更别提了。我希望能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地与这些对抗一下,于是就开始写长篇啦,哈哈哈。
能静下心来从头到尾看一部长篇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了,所以我特别感激那些一路陪伴我的读者。整整跟了四个月,不断鼓励我。这种陌生人之间的温暖和善意让我特别感动。
考拉:只要你继续写,还会有好多好多四个月的。
雨落荒原:我也希望如此,写长篇真是又虐又爽的旅程啊!
就在采访之前,雨落荒原发表了文章《批评的尺度》,然后遭到了尺度之外的攻击。虽不致心灰意冷,也添了意兴阑珊,她不愿回答那些我认为是自己准备的最好的问题,怕又有人感到冒犯。
这太可惜了。现实生活中我不常常有机会咨询这样的人——行动果决,为人执拗,不被人群迷惑,不时充当繁华世界的冷漠。
其实我不相信她或者她所处的群体可以消灭谁,即使动用诗、美、爱的力量我也不相信。但我由衷希望这个群体自身也能太平,并且有余力飙飙高音,而非有所顾忌而不语。不知是否错觉,人们对高、雅都解构得过了头,对读书的表面推崇和实质远离,对经典的意义否定和戏说恶搞,都表现得很自然。有人跳出来质问我们的敬畏之心,这简直是刚需。
那时我很想把下面这张图片发给她,又觉得这么做像是和稀泥。何况对于一个用吐槽对抗荒谬的斗争者而言,一张图片,一句暖心的话,这些都显得太小了。
目前为止我觉得世界还很耐看,因此不会加入雨落荒原的阵营。好在我比土拨鼠还怂,更没有理由对举起旗帜的他们气势汹汹。不能因为我习惯了在泥里撒欢打滚儿,就为淤泥辩护,还试图用淤泥涂抹星空。毕竟星空是很美的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