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为过来人,曾经也曾深深地厌恶应试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那逐渐堆积起来的如山般的课本以及辅导资料,数不尽的知识点,老师层出不穷的变着法儿的“小测验”,更不要说学校里要求的定期考试……那些年骂过的脏话抱怨过的声音,现在想想简直堪比“怨妇”啊!
可是现实却是,逃离了学校,每当到了漫长的寒暑假,度过一周的兴奋期以后,开始慢慢落寞起来。怀念学校里八卦各种老师各种同学各种明星的小伙伴,怀念课堂上尽管唾沫星子乱飞但课堂生动有趣的老师,怀念那种耍尽心机制作门禁卡只为得到一次骗过保安大叔走出校门去吃一次火锅粉老碗面过桥米线的日子,怀念一下课就冲向食堂的“热血”生活……
天哪!为什么总要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啊......
2。
回到家的日子,我们睡到日晒三竿,妈妈催了好多遍起床吃早餐,全部被我们无视掉......到最后,妈妈的耐性磨尽,变得歇斯底里!唉~蹉跎白日光阴的我们,夜间其实才是我们吸收天地之精华而精气神十足的最佳时段啊!可奈何和父母的作息几乎颠了个倒,造成了巨大的冲突,到最后,双方几乎都度过了极为“消沉”的一两个月!
在学校被老师管,被规则束缚,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阶段都避免不了的事情。
尽管应试教育已受诟病许久,在这样的规则下面,孩子们显得很被动,几乎一直被逼着往前走。那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学的压力,不止压在孩子的身上,更压在父母的心上。
可因为有了这些压力,孩子们才一直被鞭策着前行,过程虽苦不堪言,尤其是高中时期。但在这样从小学到最后的大学的阶段,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目标在前方,孩子们,尤其是未经世事的孩子,一开始有大人为其制定的目标,未尝不是好事!也许有孩子走着走着,找到了其他的更适合的路,那只能说应试教育依然为孩子奠定了一条通往更高方向的道路啊。
而爸爸妈妈们,因为这些压力——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为了让孩子不再走父辈当年心酸的老路,而更加有动力去奋斗。
3。
学校的班主任,为班级的孩子制定了奖励制度,凡是在课业或者平时的活动中表现优异者都能积分,率先积满二十颗星的小朋友,可以在老师那里领取一个愿望条,然后写好自己的愿望再交给老师,老师会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孩子们的愿望。
两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为表现优异,日思夜想心心念念的愿望条终于得到了!那鲜红鲜红的小纸条,配着一条金黄的小丝带,看上去,充满了吸引力,究竟什么样的愿望,才能落在这样的纸上呢?
不同于之前为了获得愿望条的拼劲,两个孩子都在写愿望这里发了愁——不想写太普通的文具啊啥的,毕竟自己什么文具都不缺。那写想吃已久的辣条?可因为对方是老师,好像不太合适;写想要的小乌龟小兔子?咋觉得更不妥呢;那写玩具吧?那每个人都写这个,老师还不得破产啊……
唉~想来想去,从拿到愿望条到现在,已经过去半个月了,可红红的愿望条依然静静地躺在文具盒的一角……
这样看来,对于孩子们,非常清晰的可视化易上手的目标才是最适合他们的啊。所以,在学生时期,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才会将分数看得那么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而一旦涉及到需要尚且不能自我设立目标的孩子们而言,学校的这些举措,规章制度,甚至是应试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啊。
4。
还在学生时代时,我们一直抱怨,学这么多有的没的,什么小球咋运动的,受几个力啦,什么概率统计学啦,什么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啦......学到最后都有啥用啊???毕竟,我们买东西只需要加减法,打乒乓球只需要眼快手快技术好,至于分析空间?拜托,我们又不去画建筑设计稿,何苦给我们增加无端的压力啊!
可是,真正进入社会,才发现多亏自己曾经学到的那些知识,才不至于让自己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的时候,不至于显得那么无知无畏。也幸亏这么多年的学习,在面对问题时,知晓解决它们的方法几乎都是有思路(套路)的,而这些思路,像极了我们当年做数学应用题,物理力学题等,先干嘛再干嘛最后在做什么!也就是,通过那么多年的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记得有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你不知道你学那么多东西,很多年以后究竟有什么用?就像小时候的你,也不知道为什么人就是要吃那么多的食物。直到长大,才明白当年吃过的饭,如今都化为骨血般的存在。而当年读过的书,学过的知识,也早已融进自己的身体,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p.s. 珍惜时代和时光赠予的一切。好的,那是奖赏;不好的,那是挑战,越过去了,那就是馈赠。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