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一、形象的阐述
二、计算公式
三、这套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3.1 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2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四、总结
一、形象的阐述
一直在找一个好的角度去说清楚用分析力(智商)处理问题和用感受力(情商)处理问题的差异。在《我就是演员》中,看到章子怡和金世佳在讨论表演中的技巧派和体验派时,忽然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在找的例子吗。
想象一个场景,在地上的一条线比作墙,表演一段跑着不注意撞了墙的情景。
从技巧派看来,完成这个表演的思路是(建模),以一定速度撞墙了之后,会有墙的反作用力,所以“应该”根据后退几步,同时撞到的头部会疼痛,所以“应该”用手捂着揉揉。所以,这样表演,是“应该”这么表演,是从外在的上帝视角去分析后得到的结论,后由大脑指挥身体做对应的动作,所以“表演是假的(金世佳)”。
对体验派来说,完成这个表演的思路是,表演之前撞一下真的墙(当然撞击力度很小),体会并记下自己的身体反应,并在表演的时候想象是真实撞到了墙,并把这个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所以,这样表演,是‘我’遇到这种情况下真实的身体表现,在那一刻墙是真实存在的,“我”对撞墙的反应也是由内在驱动身体的真实反应,所以“表演是真的(章子怡)”。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对同一件事,可以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底层逻辑来驱动实现。一种是运用分析力,创建套路模型,控制表演动作。另一种是运用感受力,由内在的情感,释放表演动作(注1)。
当然,不论哪一派,表演中肯定是兼有技巧和体验的,区别在于更多的运用哪种方法处理而已。对于技巧派,更多的是运用分析力(智商)来处理表演,表演是经过处理的程式;对于体验派,更多的是运用感受力(情商)来处理表演,表演是真实感受的流露(注2)。
二、计算公式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理论公式:
分析力=∑ α系数x智力值x使用时长
(α系数:与效率相关的一个系数值,具体公式另作文研究)
智商=当前年龄的个人分析力÷同龄人的平均分析力 x 100%
即,分析力是一个绝对概念(代表个人分析能力的一个绝对数值); 而智商是一个相对概念(相较于同龄人的相对值),其实是个百分比值。
同理,
感受力=∑ α系数x智力值x使用时长
情商=当前年龄的个人感受力÷同龄人的平均感受力 x 100%
对,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公式一样简单。\(^o^)/~
由此得出(时间的机会成本),智商高的人,情商相对较低,而情商高的人,智商相对较低(这里的“相对”指的是“相对于自己”)。
因为:1、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只是分配的训练时间不同而已,所以一个方面能力高,另一方面必然就相对低了;2、在前一步基础上,一旦建立了固定处理模式,便会越用越顺手,从而形成了路径依赖,使得另一套模式使用频次进一步降低。
从这个角度来看,单是智商特别高的人不值得羡慕,他们只是舍弃了常人在情商领域发展的时间。同理,单是情商特别高的人,也不值得羡慕。只有那些双商都很高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美国的名校,既要求成绩好,又要求有足够的社会活动经历,除了重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之外,还为了筛选出那些在被压缩了智力锻炼的时间,却依然成绩优秀的真“天才”。
三、这套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
重点不在于理论公式,而是如何利用这套理论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或解决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3.1 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现象1、为什么我感觉有的人智商高,情商也高。
如果你是学生,那么赶紧抱紧他们的大腿吧,你未来的高度取决于他们能带你飞多久
。毕竟,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天才”的。
如果你已工作,而且感觉“周围有很多人智商和情商都比较高”,那么,你肯定是把分析力、感受力与智商、情商混淆了。
分析力是一个绝对值,而智商是一个基于年龄的相对值,40岁人的时间是20岁的你的两倍,当然可能在分析力和感受力的绝对值上都超越你。
所以,你真正想表达的应该是“周围有很多人分析力和感受力都比较高”吧。(把分析力、感受力和智商、情商区别开,这在理解事物方面很重要,因为时间是一把特别重要的尺子,许多事物要通过时间这个度量才能看清本质)。
现象2、我是个感情特丰富的人,看到老鼠横死街头都会哭的,为什么还总被说情商低?
你是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淆了吧。两者极易混淆。
共通之处在于,两者都是由外在的事物而引申的情绪,都源自感受力。
区别在于,同情心是感受力的初级表现形式,是对当前状态的感受和引申,其本质是对自身相似经历的一种投射共鸣。哭,是为自己流泪,而不是为老鼠而哭。
而同理心,是感受力的高级表现形式,不仅能对当前状态的感知,还能感知到当前现状背后的前因后果(背景)(注3),这样的感受力,才是真正站到了对方的立场,才能说我理解你。
提升感受力的方法无他,唯有你在这方面(感受力的深度与广度)投时间去经历。
同理心比同情心难得的多,不是每个人对每件事都有同理心。但至少有同情心的你,已经走在提升感受力的道上了。
3.2 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问题1、对于一个资质平平的人来说,如何才能提升智商呢?
笨鸟先飞呗,将别人追剧、打电游、体育运动、学生活动等的时间,省下来投入到课内学习中,分析力自然会有一定的提升。
说了上面的“废话”后,必须提醒的是,当一个人把时间都投入到“分析力”的提升时,必然使得其“感受力”得不到提高(时间的排他性)。
对男生来说,iG夺冠是谈资,组队开黑是团队协作;NBA、欧冠是谈资,一起打篮球、踢足球是团队协作。
对女生来说,追剧,逛街也都是一种交流。当然,再不济还能一起上厕所(怪不得普遍是女生情商较于男生要高一点[表情])。
以上都是处理同龄人的关系,而学生活动又多了处理与老师(长辈&领导)的关系。
是继续要提升分析力而放弃感受力(或反过来),还是均衡发展,在明白了上述之后,个人作出选择,并自己承担并警惕选择的后果。(高智低情者注意人际协作,高情低智者注意防骗,情智均衡者可能全面平庸)
问题2、家长在你上学时要求你专心读书别想其他,刚毕业了就催结婚怎么办?
把这篇文章甩给TA,并问TA,我刚生下来那天,你怎么没催我去高考呢?分析力需要时间去学习才能掌握,感受力一样要花时间去经历才能获得。
理科会分(物)理、化(学)、生(物),即使同一样东西,在不同的领域,用法都不同。这里说一个真实而悲惨的小故事。
诺贝尔(对,就是创立了诺贝尔奖的那个诺贝尔)是著名的化学家,靠研究TNT炸药(化学名:硝化甘油)而发家。
有次心绞痛去医院看病,医生配了药(硝化甘油胶囊)给他。
诺贝尔怒道,我研究这个一辈子了,它是做炸药的,现在竟然让我吃这个治病,你TM逗我呢?
于是愤然离去。
同年,死于心脏病。
身为化学家的诺贝尔,用化学理论去理解生物学中硝化甘油的作用,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故事来源:
1、《诺贝尔传》。
同样的,感受力也是分类型的(亲情、友情、爱情等等),不同的类型,相处的方式也不同,每种情况都需要专门去学习经历感受。这里再说另外一个悲惨的小故事。
A去餐馆吃饭,很好吃。
结完账后,A给餐馆服务员一个拥抱,说谢谢,这顿饭很好吃。
在餐馆服务员万马奔腾(艹泥马)的眼神中,A一脸不解地离开了餐馆。
A问B,我哪里做错了吗?我这么友好地跟他道别,他还一脸不爽。
B说,你要是觉得好吃,请给小费,说谢谢顶个肺。
第二天,A被邀请去了C同事家吃饭。
A觉得很好吃。
于是,A硬塞钱给C,说是B说的。
B内心:艹泥马。
故事来源:我编的。
看完两个栗子,还是不能理解?那么体会一下,同样是你,父母的眼里你,同事眼中的你,伴侣眼中的你或是你的孩子眼中的你,是不是都是不一样的。
之所以会不同,是因为你在不同人面前的表现行为是不同的,即,和不同类型的人,相处的方式是不同的,而学会相处不是天生的且因人而异,每种相处方式都需要重新学习与经历。
你一定见过这样的人,想恋爱,却把周围所有异性都变成了哥们(姐们);想亲近、教育孩子,孩子却嗤之以鼻,与你越发疏远。那是因为你把和朋友的相处方式用在了恋人身上,把和下属的相处方式用在了孩子身上。
四、总结
1、分析力(智商)和感受力(情商)的底层核心逻辑是不同的,不能用一套方案去驱动。《天龙八部》里鸠摩智用小无相功驱动来展示本因由少林心法驱动的少林72绝学,最后走火入魔。
2、在形成一种主逻辑之后,会产生路径依赖,不断地加强该逻辑而荒废另一套逻辑(即感性的人做什么事都凭直觉,理性的人做什么事都先做预案),除非人为控制和干预。
(上面两点将是后一篇文章的重要论据)
3、培养分析力的方式:读万卷书;培养感受力的方式:行万里路。
注1:这两种方案各有利弊。模式化易于传授和复制,可以高效率地规模化,形成一套体系(如漫威宇宙,符号化人物,看的是特效和剧情。换个人演蜘蛛侠,又有多少区别呢)。而情感的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一种小而美的东西。所以,从整体角度,好的体验型的演员不会太多;从个体角度,单个好演员的作品也不会很多。
注2:我比较喜欢徐峥的回答,“表演是真真假假的”。如果表演仅是生活的反映,那也普通到太平淡无畏了,所以需要用上帝视角去升华主题。如果表演仅仅是技巧,那和一串冷冰冰的数字有什么区别?表演将无法直达人的内心。
注3:所谓“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因为很多“常言道”,都是相矛盾的,之所以相矛盾,是因为每句“常言道”的背景条件不同。不同的背景条件适用于不同的常言。知道了很多道理,却没去考究这条道理的背景出处,张冠李戴,还不如不知道那些道理,至少不会“误信权威”而丢了自己的判断。
注4:资料来源
《成龙在春晚闹出笑话,宋丹丹讲出背后原因,主持人忍不住笑出声!》
https://www.iqiyi.com/v_19rr3rdwo4.html
《成龙春晚报幕出现口误 张国立圆场:没写成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