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日子随着各高校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升学宴、状元宴的红色炸弹一波又波的袭来。朋友老李的小孩考得不错,可迟迟不见动静,在另一位朋友孩子的升学宴上,一位不知内情的宾客起哄,要老李请客,不料老李却当场黑了脸,搞得宴席的场面颇为尴尬。
原来老李的孩子本来通过了上海一所知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并获得加20分录取的资格。可惜因一分之差,与该名校失之交臂,孩子最终被省内的一所211大学录取。在别人眼里求之不得的重点大学,老李全家却视之为耻辱,恨不得没有人知道高考这件事,更别提去操办宴席。
不敢评论当事人,但总觉得心里有个梗。“名校”这两个词,时而宛如明月,照耀你前行;时而像是山谷,蜿蜒曲折让你找不着。没考上名校,有如此不堪吗?
-2-
很多道理或许一定要亲身去经历了,感受了,才会深刻的。
有位学长的女儿,多才多艺、学业优秀,在我们这帮人的孩子眼里,一直是仰慕和学习的榜样。一路走来,她获奖无数,无论在家长、老师、同学眼里,她就是清华北大的不二人选。
一直到高三,参加清华的领军人才推选没有过,她挺丧的。好像听到结果后,老是叨咕自己的选拔演说没好好做。后悔的方式就是,如果什么该多好。可现实没有月光宝盒,我们也不是至尊宝。
本以为过几天她自己会调整,后来她却给家人说,自己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了。她说觉得自己很没有用,别的人都能选得上,自己落选了感觉被全世界抛弃了。
她用废物这两个词来形容自己,整天都是她的丧与悔:“好像周围都是嘲笑的眼光。”“好像我真的很失败。”时时感觉自己像一条咸鱼了。
等到父母发现不对,送医院一查,孩子已是抑郁症。确实抑郁的方式很多种,理由也千奇百怪。
不过后来她休学一年,考入了本省的一所二本大学。或许没有了学业的压力,她底子里的优秀又全部崩发了出来,再度成为大学里的风云人物,拿遍了学校所有的奖学金,还考录了国家审计署。印证了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
-3-
记得同样去年的这个时候,也有个小孩,考了一个本地的大学。看到别人孩子风风光光办升学宴,拿礼品,很是羡慕,便问父亲,自己升学宴的事。结果被父亲大骂一顿,说:你想让所有的亲戚都来耻笑我吗?你还嫌脸丢得不够吗?
确实,很多人总喜欢摆出一副“没考上名校干脆别读了”的样子。好像只有所谓的名校,才能光宗耀祖。拜托,你还让孩子们好好活吗?
记得单位里曾经有个女同事,说起她的高考。
第一年高考,离二本线仅仅一分之差落榜。她奶奶就差没每天骂她没出息了,拿着她和别的人比较,你看别人考的那么好你咋那么就这么差。她的妈妈在一家外企打工,说现在一般的大学,即使毕业了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不如在自己单位找一份,别读书了跟着我打工吧。
她是顶着大多数人的不同意,自己去打暑假工,借学费,没有花爸妈一分钱,复读了一年,考入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学,大学四年她也没再肯要家里的钱,靠贷款和兼职,完成了学业。自立自强,是形容她最好的词了。
她说那段时间的压抑,特别复读那年,说自己吃饭会被骂,洗衣服会被骂,看书会被骂。“好像一个罪人啊”,就像家里的累赘!
她说的好:我理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也理解所有人对于名校的渴求,我还知道没有考上我是还不够努力,但这算是犯罪吗?高中虽没有拼命,可也苦读了三年,真的不能给个拥抱吗?为什么连安慰的话都没有?
-4-
我曾经有一个邻居,孩子作为艺术特长生,通过了本省某985大学的选拔考试,只要达到本一分数线既可录取。
本来十拿九稳的事,命运却偏偏要捉弄人,高考成绩一出来,全家人都傻了眼。离本一分数线差2分。不但985上不了,好一点的本二也没戏。
不少人都在指责孩子时,她的母亲站了出来。她说,没什么大不了啊,我觉得我儿子挺好的。虽然没考上好学校,但他确实努力了。这句话我差点都泪崩了,有一个这样的妈妈该有多好!
小伙子果然很争气,第二年复读,超出本一线30多分,顺利被本省一所排名靠前的211大学录取。
是啊!哪个参加高考的孩子不曾寒窗苦读,不是花了十几年的光阴,也奋斗过战斗过。父母为什么就不能大大方方给个拥抱,再一句:“没关系,想吃什么我给你做。”既然木已成舟,这个时候不是嫌弃,而应该更多的鼓励,不是吗?
“行行出状元”,成功的道路永不止一条,最好的教育使让孩子抬起头来走路,我们何不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呢?如果上的大学连自己都瞧不起,孩子进了学校也潜意识里有抵触。要么不去,要么开开心心祝贺他,大大方方把孩子送过去,告诉他,将来这所学校或许会以你为荣。
知乎上说,你一定要有一个名校梦。我不否定,但你的人生不应该只有名校。其实,没进名校,并不意味输掉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