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眼里的“明白人”?
多年前看三国,被关羽的“来去明白”深深触动。
公元200年,刘曹打仗,刘备打败了,投奔袁绍。这时关羽和刘备走散了,被生擒,投降了曹操。后来关羽终于得知,刘备在袁绍那里,明知此去艰险,还是毅然回到刘备身边。
新和旧、利与义、生与死、个人与大局、眼前与长远,如果换做是我,即使有一腔热血,也足够患得患失纠结很久吧。关羽真是想得明白,做得明白。
那时我想,做人就要做关羽这种明白人。
慢慢的,接触的人越来越多,发现确实有一些朋友比其他人更明白
——别人迷茫很久,他们却能很快点破说透
不管是复杂的商业环境,还是纠结的职业选择,或者扰人的家庭琐事,他们似乎长了一双透视眼,能在迷雾中抓住重点。而我尝试做分析时,总感觉不得要领,无从下手。
难道“明白人”是天生智慧吗?
直到开始钻研实践学习认知,我才知道看透世事是有途径的。
虽然每个人积淀不同、角度不同,分析的切入点可能千差万别,但是以下两个关键却是众多领域大咖、终身学习倡导者们的共识。
1、有些知识比其他的更有用
神经科学指出,人只能通过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也就是说,能看得多透,和你已经拥有哪些知识息息相关。
如果不知道“进化论”,就很难说清人类是从哪来的;如果不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你无法解释导航为什么这样规划线路;如果不知道“差异化”,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李佳琪能在一众美妆主播里脱颖而出……
从这个角度讲,“进化论”这个知识是不是比”九宫格重庆火锅更正宗“这个知识更有用(虽然正宗火锅这个知识也有用,而且上周我们刚刚验证过)?
同样,对于一个销售来说,如果TA掌握的是“话术”这个知识,那么TA或许会卖一种产品;
如果TA掌握的是“设计销售话术的原理”这个知识,TA就不仅能卖很多种产品,还能参与销售团队建设;
如果TA掌握的是“销售背后的心理学”这个知识,TA不仅能做销售,还能做营销,甚至产品经理……
我们假设能把所有知识都放进一个大容器,能发挥价值越大的知识越往下沉,一段时间后,大致我们能得到这样一个画面
•浅层的是最“实用”的知识,拿来就用,应用场景个性化强
•中层的是规律层面的知识,需要思考,可迁移场景较多
•底层的是原理层面的知识,来自理论性最强的基础学科,可迁移性最强
可以自测一下,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这个容器里是怎么分布的,如果中层和底层的知识很少,现在开始储备并不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知道这个知识”和“我能随时想起、应用这个知识”是隔着鸿沟的。我们所说的“掌握”是后者)
比较常用的底层知识都有哪些呢?
物理学、数学、生物学、心理学、经济学、哲学……这些基础学科的经典理论是最底层的原理知识(对很多人来讲,需要培养的是用这些原理来分析世事的哲科思维,混沌大学就在做这件事)
以我们团队为例,目前运用比较多的底层知识有:脑科学的知识、战略杠杆、差异化、黄金思维圈、冰山模型、熵等等。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刻意从各个基础学科涉猎累积,并多关注认知方面的内容。
2、从更大的系统看问题
很多问题在小系统内是无解的。
一个咨询师朋友讲过这么一个案例:一家生产型企业的采购出了问题。企业决定引入采购管理培训,提升公司采购能力。
这位咨询师在实地访谈后发现,这家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都有,采购们的业务能力也是比较强的。那问题出在哪呢?
原来,采购工作需要质量、技术、物流等多个部门配合完成,现在其他部门给予采购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很多事情都推给了采购部,导致采购部门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于是咨询师指出,关键问题并不在于采购知识不够,而是各部门间的职权分工不明。
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需要针对采购工作梳理各部门间职责,优化协作流程。部门分工更明确了,协作流程理顺了,采购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我们也发现,“定岗定责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这是企业管理方面更底层的知识。咨询师正是因为掌握这个知识,才能跳出采购能力的小系统,从而在大系统中解决问题。
明白事理,就是不断应用底层知识,从小系统跳到大系统的过程。
做企业培训这些年,我参与培训/访谈过不少的企业班组长、HR、高管。发现越是基层,越倾向讨论具体的情绪和是非(小系统),越是高管,越能用寥寥数语把关键问题说明白(大系统)。
这个跃迁并不单单是底层知识量的差别
明白事理的背后,是思维的开阔和格局的提升
这是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必经之路,
更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经之路。
作者:费费
创业三年半,俩宝妈
梦想就是做个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