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孩子说"不许告诉家长,我有一个很长很长的望远镜,能一直伸到你家里,看到你在做什么"。孩子不敢跟妈妈说,说老师离我们很近很近会听到。妈妈说,“那我们钻到被子里,老师就听不到了,你跟妈妈说,好吗?”孩子妈妈把被子盖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孩子哇一下就哭出声了。
注:不辩论内容的真实性问题,因为不是搞刑侦的。
在虐童、性侵儿童的事件上,社会反应是很强烈的,而且大体口径很一致,谴责,强烈谴责,之后躲避,如何躲避。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家长的心头肉,谁都无法忍受孩子受到侵害。
事件的发生让社会一片哗然,如果只是就此事处理此事,那还有下次,我们还继续一片哗然吗?并继续等待再下一次。
我琢磨着,从四个维度解剖这类事件,想是能提升孩子健康生活环境的。
提取四个关键词:
1.儿童
孩子是未来,有人想处处保护起来,而我更倾向于让孩子处处强大起来。
当孩子遇到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时,有很大一部分人会使用“避免”“不要”类似的词语去想解决办法,用最消极的方式最有效直接的把问题抹杀掉,以为过了这个年纪问题就自然不会发生了。实际不然,小时候不面对的问题,长大了依然要面对,小时候有家长帮忙解决遇到的问题,长大才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也有一部分人,像我,比较激进的一类人,会更想让孩子通过“可以”“这样做”等类似的词语去把问题解决掉,可能不够直接和彻底,但确是让孩子直面问题也直面人生的一步路。也就是所谓的任何时刻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每次困难的解决都是一次新生。有人会问,那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大人如何解决,就让孩子如何解决,这就可以了。如果作为家长都不知道如何解决,那就自己先努力学习,恶补生活能力,做一名合格的家长。
2.性侵(性侵或虐,仅用性侵做代表)
性侵会发生在男女老少各种人身上,绝不是单独某个群体的特定事件,是存在普遍意义的犯罪事件。
既不应该淡化这个问题,也不需要强化凸显这个问题。
应该从性侵看到国人对法律意识的不够健全,在整体的普法教育上应该做做文章,而不是今天看到了性侵就主要提性侵,明天看到了盗窃再去提盗窃,芝麻和西瓜没有谁更重要,都重要。
法律的认知可以上百姓更有处理问题的底气,也可以让偶然萌生的邪恶思想更早的在初级阶段被扼杀。
多提一句,法律学习别等别人教,自己主动学。
3.幼教
是幼儿教育,此事件里尤其提幼儿两性教育。
“我是靠有没有胸部判断这个人是男还是女的”同事家正上小学的女儿如此讲,她当时是背着我讲的,因为我是男的。她对我是害羞的,但对胸部判断男女这个认知是没有害羞的。
如果可以在性侵类事件发生前,把两性教育的内容提前教给孩子,孩子会没有任何思维波动的接受新知识,在这块内容的传播上,考虑过多的永远是大人。
正是由于以两性为代表的相关内容的延迟教育,使得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总存在一定的盲区,在盲区里,如果“爷爷医生,叔叔医生”先行搭建认知,那孩子如果不是身体有痛楚感,便会自然没有任何思维波动的接受这个权威认知,并持续影响以后的相关内容认知。
父母作为孩子的监护人、领路人,第一时间搭建健全世界观,比如何处理具体事件更重要,因为孩子如果认为事情不对,就算不会处理,也会以哭闹等无理行为抵制,避免直接伤害。
4.事后
大多数的人的大多数状态是事情发生了怨天怨地怨你怨他就是不怨自己,哭爹喊娘就是不去解决问题。事前的道理摆完了,之后就是如果事情发生了如何处理。
我的顺序是法律第一,生理第二,心理第三。
任何时候法律是底线,也是救命的稻草,第一个要想到,还有跟法律相关联的政府监管、媒体监督等一切能帮助实现公平正义的手段。
生理问题是优先于心理问题的,也是最直接可以治疗的,所以要第一时间解决。
心理疏导是解一事,不解一世的。虽然很多人把它看得越来越重要,但我反倒想强调,物理的解决好问题,才能让心理得以释怀,知道1+1=2,远比解释1+1=3从另一种角度想也是对的更实际,万不要本末倒置。
如果真有望远镜,请带着孩子看看浩瀚苍穹,春夏秋冬、花草树木,看看这阳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