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多年前的秋天,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桃子,让我们吃完含着桃核入梦,如果能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没能安稳入睡的我,把桃核种在了院子的墙角,想让它蓄着我的梦。
春天的早上,他从土里钻出来,瘦瘦的、黄黄的、毫不起眼,一幅没出息的样子,一个春天才长二尺来高,样子很猥琐。
等到奶奶去世我回家的时候,无意发现那颗被人嫌弃的桃树竟长得有院墙高,有人嫌弃它长得难看,有人嫌它长得不是地方想砍掉它,唯独奶奶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这个弱不起眼的桃树竟然开花了,虽然骨朵不够繁密,但竟也全开了,开得太白、太淡,花瓣薄得像纸做得一样,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却又苦涩地笑着,从未有蜂飞蝶舞在其周围。
雨中的桃树,花瓣纷纷掉落,没想到在风雨的打击下,千百次俯下身子的小桃树,又千百次挣扎起来,像一只羽毛剥落的天鹅,赤裸黑枯,而那最顶端的一枝,依然保留着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雨中摇曳,抖落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但却没有掉下来。
风雨中的小桃树,只有一朵花,只留下了这一朵花,在雨中,它接续着无穷的力量,定会蕴出一颗甜甜的、香香的桃子吧。
2
这是贾平凹先生的散文《一颗小桃树》,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我一直觉得真没啥可讲的,但听肖老师讲过后,深感过瘾,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的浅薄,肖老师的这节课有三个值得我学习之处。
少才能透。一颗小桃树,先天不足,几经波折风雨中只留最后一朵花倔强盛开,有啥可讲的?可肖特几个问题一提出,就像在湖心投下一个石子,荡起随波涟漪;也像发现密码并打开了阿里巴巴的大门,学生们立马惊奇地开启了探秘之旅。
肖老师一直在场,在前面引着学生,在旁边护着学生,在后面助推着学生,围绕几个重点词语,带动学生更细、更深、更透地去走入文字,品咂语言,竟然翻出无穷的趣味,让人不仅嗟叹:特级教师就是不一般呀。比之很多语文老师连篇累牍、层出不穷、让学生无暇深思却一味扑面而来的问题,肖特有化繁为简的能力,其他人唯恐太简单,唯恐讲的太少,他却唯恐太复杂,怕学生背负不起层层负累,他遵循着学生的认知水平,把脉着学生的课堂脉动,亦步亦趋,做到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真的是匠心独具。
聚焦才能深入。文中三次聚焦,真的令人拍案。
对“很委屈”的挖掘,着重让学生走入文中,在字里行间发现小桃树的样子、颜色、状态、气势等不起眼的特点。
对“没出息”的再次挖掘,让学生结合自身,去发现因自身不足而被他人看不起的社会常态,也引发学生去反思,怎么才是有出息?我们要不被人看成没出息。
最叫绝的是,肖特找到了课文开头一句:如果我们要为小桃树写一个字,你觉得应该是哪个字?学生的答案多姿多彩,基于课文前面充分的阅读、分析之后,学生的答案完全是生成的,自我的、在场的。
在心有戚戚之余,我思考很多语文老师——我也是,总是设定标准答案,让学生削足适履,肖特的课很少给学生设定标准答案,他点拨、引导,让学生去品味、去思考,做出有根据、很自我,且忠于文本的表达,这样,每个(大部分)同学都觉得自己有启迪、有发现、有收获,在参与中潜滋暗长,而不是被老师抛下,任听老师指点江山,独孤求败,学生毫无收获;或被老师绑架,一路死拽硬拉进标准答案的预设里。肖特从不做这样的授课,他是舒展的、轻松的、清澈的智慧。
巧妙才有意趣。我们平常教散文,大部分是按照“阅读文本——了解背景——理清层次——分析特色——说说感受——写写心语”这样的步骤,千篇一律,每节课大致相同,肖特的课型很少有重复的,他总是巧妙地选点,切口很小,小到一幅图、一个词、一句话,就此带着学生漫游于其中,看似闲庭信步,实则曲径通幽,在缓慢渐进中,暗香盈袖,师生互相启发,互相成全。肖特的课很少有雷同的,他一直在尝鲜,和他精致而通透相吻合,人课合一,拒绝成长中的油腻,拒绝固守,在寻寻觅觅中发现别有洞天,其实寻觅前早已建构,其教学智慧似乎信手拈来,其实是厚积薄发,得自多年不遗余力的修炼,得自浙派名师的大气灵动,得自楠溪江的清灵。
肖特的选点总很巧妙,崔桂静老师总结如下:
抓住反复点,体会特殊的关联
抓住传神点,揣摩语言的高妙
抓住对比点,体会构思的巧妙
抓住突发点,生成奇妙的资源
抓住转折点,达成情感的升华
抓住空白点,掀起情感的巨澜
………
3
本文是托物抒怀之作,往下再读会发现:
小桃树里写满了我的遭际。小桃树是平常的小桃树,外表司空见惯,和我们平常种植的一样;但也是不平常的小桃树,依稀流淌着我的成长历程,写树其实在写我自己。
走出乡村,我愈发感到自己不成样子和没出息,活得委委屈屈、窝窝囊囊的,但我是种下过梦想的人呀,在奶奶的期盼下,在好梦的盘桓下,几经波折、几经打击依然不屈服、不放弃,在风雨中倔强地挺立着,与环境、与自我、与他人做着稍显无力,但始终有力的挣扎。读作者这段倔强而显得悲壮的心路历程,我也感同身受,人,其实都有一段荒芜的不被认可的时光,文坛大咖也曾有过如此的凄怆,也曾很委屈,那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应该稍微释怀呢?
小桃树里也蓄满了我的情思。走到社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层层叠叠的挫折后,童年和故乡,成为一种深情的回望,美好的追忆里都是对当下的疗愈,历经坎坷的遭遇中掺杂着对兄弟姐妹的思念深深,对慈祥智慧奶奶的想念,对童年种梦经历的深深追忆。从故乡出走,循着童年归来,此地此景其实是最好的栖息和修复,那些生活中的坎坎坷坷,生命中的爱恨纠葛都把它踩在脚下,进而化为可借生命攀升的台阶,可供生命汲取的养料,滋养着小桃树开花结果,枝繁叶茂。这不也是所有普通人的救赎之路吗?——自己不放弃就会开出花来,自己种下梦想就可能结出果来,果子大小由品种决定,但开花结果的梦却有我心决定。
心若有梦,他人能奈我何?
不甘,就会不屈;不屈,才有抵达的可能!
贾平凹是一棵小桃树,肖培东老师也是,你我皆是,前二者都开花也结果了,你我呢?
贾平凹的奶奶给他种梦,肖老师师傅钱梦龙给他种梦,可有人给你种梦?如果没有,请你种下一个开花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