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青年文摘报社的领导及同事们,大家好,虽然我们素未蒙面,没有故事亦无过把酒狂欢,但是有缘能通过这风封信,畅谈相互的对于人生的诉求,个人觉得非常感谢现在多维度媒体这个平台能给我们平凡之人一纸之谈。聊到这里,我相信HR已经收到过无数中关于求职者对尊社的夸赞及崇拜之情,比如从小就读青年文摘伴随自己一路成长,比如从青年文摘收获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生命的丰满漫长,比如对青年文摘某一篇文字的钟爱之情溢于言表。在这里我也耽误HR的三五分时间谈谈我的经历以及青年文摘对每一个青少年的影响。
从小就对文字特别喜欢,往大的方向说文字是传承记载着中华五千年上下中华文明的纽带,往小了谈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喜欢文字是受姐姐的影响,小学六年级姐姐就给我买《三国演义》扉页便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在小书桌下面看个几遍,看到最后书皮子都飞了,到中学看诸如高尔基的《童年》了解阿廖沙童年悲催及其坚毅勇敢的性格,到高中在物理课上面悄悄看老舍的《家》隐约还有印象里面有觉新、觉民关于国家和家庭命运变革的故事。青春很叛逆,架不住喜欢的人,也很勇敢,看了几页就要全部看完。从小学、中学到高中很神奇的是都会有一个同学会在上面留言你文笔很好,希望你以后能当个作家,其实我一直认为只是作文写得好罢了,而且是应试教育语文规律的优胜者而已。
上高时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看各种文摘,当时对青年文摘没有印象,只记得一开始班里有人传阅着看一本两本的文摘,因为之情姐姐高中毕业的时候拿回来一大堆的文摘里面有《读者》、《意林》、《格言》等等杂七杂八的其它的杂志和数据我真不记得是否有《青年文摘》了,此处省略一万字……,但从高中开始几个直流杂志的文摘是一直坚持到底的去看,东北的四季最为分明无论是严冬的雪上梅花还是盛夏的青杏枝小时节,每周的周六没有第四节晚自习时就会去学校附近的书店蹭书,那时还没入社会,而且当时的物价远远没有现在的高,一个月的花销加上伙食费都不会超过400元,所以当时每次去蹭书心理都有一种拿来的得意感,就像头东西没被人发现,看到月上路灯的尾巴青春也就离我远去,一晃就毕了业。
上大学时加入了当时的文学社,恰巧当时有个绵阳市的征文比赛,后来才知道参赛的人里面有绵阳市里面作协的作家和诗人。还记得当时的投稿的名字叫“北川没有雪”是一首组诗,大致就写了没来四川前对北川的印象,后来又去了北川老县城看到当时的破壁残垣,高楼欲坠,苍山大地震颤哭泣后的老北川被折腾的样子,几辆三轮车压在高楼下面,周杰伦的海报还贴在墙上,海报的一角已经掉了下来。到后来又去了新北川县城新建成的民族特色几条街,车马粼粼的酒深巷尾,不禁感慨万分新北川一定会像初春的雪一样慢慢融化破土新生。
记得《无问东西》电影里,有一场画面特别触动,在炎热简陋的教室里大雨不期而至,打湿了黑板,讲台上的那位先生要求学生静坐听雨。与其说是听窗前绿树潇潇雨声,不如解读为问心,大千世界追求既是喜欢。从这这部电影开始让我走出去,去到那么大世界里的每一座城市每一条小吃街尝特色美食,品地方如茶般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看自己从未见过的蔚蓝色的天空及天空下的山川河流、百草树木,时感自身的渺小与万物的此消彼长。从微信公众号上面看到贵社的招聘信息,匆忙下笔耗尽了全部文字功力,单位对不对胃口一看便知,请各位HR高台贵手细心品尝,在此静候佳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