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城墙虽然早消失,但是城北的护城河还是完整保留下来。从西直门到东直门基本上都是古城河水旧道,护城河依旧是城市的生命力顽强的象征。
大年初一,夕阳西下,沿着护城河健身运动,快走之后散步,慢慢体味古都的过年味道。
护城河是北京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从西开始连接着高粱河,从北连接蓟门桥下元大都遗址下的河,又在积水潭串联起来西海、什刹海、北海、中南海。
城北的德胜门城门楼依旧巍然矗立,成为北京城的存留的标志物。护城河依旧在城门楼下静静的流淌古都美好时光。
向东就是古都中轴线的鼓楼耸立着,还在默默的注视着夜幕降临下京城过年的时光。
鼓楼向东的护城河水面,过了一道水闸,虽然寒气犹在,而下游竟然是冰面大部分消融,一处宽阔的水面上,有五六只野鸭在嬉戏着,“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天的气息来了。
真是到了“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的报春时节了吗?
可是,南岸背阴坡上的残雪依旧,寒冷傍晚的行人还是棉衣外套显得厚重感。
只有我快步走后,身上热气裹着,心里热烘烘的感觉。刚才德胜门高高的身姿,装饰的流光溢彩,没有注意脚下冰面消融。
看到寒鸭戏水,才是惊醒一般。夜灯照着我的身影,在河面上移动着。野鸭似乎不在乎我的身影,照旧欢快的游荡嬉戏着。
户外活动感受生活,贴近自然,贴近现实。春回古都的气息扑面而来了。
是的,大自然的规律,自然轮回又要开始了,春夏秋冬又一春。
新年的生活也要进入带节奏的轨道。工作自然有安排,今年卸下一些不必要的工作,精力将专注个人的读书写作情怀,还是兴趣爱好的追求与希冀让我兴奋。
读书写作要有安排,博览群书,最近听书感觉很好,一部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听了三分之二了。恍惚中又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虽然穆斯林的葬礼把三代人人生的变迁与感情波澜壮阔,完美诠释,但是每个人命运的起伏婉转让人唏嘘不已。
主人公的民族大义和经商,历经沧桑。不光是把回民葬礼和婚礼的风俗揉进故事情节展示,把爱情与民俗,爱情与门第,爱情与亲情关爱都是混合纳入生活中。
人何尝不是如此,我的家世与书中的历史有着某些地方相似之处,也有我的家族风雨前行的影子。
家世小说《风雨故人》,今年一定要完成了,上半部已经完稿,停留已经有一年多了。近两年忙于其他事务性,碎片化的读书写作让我收获感不大。
当然,历史的天空有些迷雾还在考证,有的不能臆断,还要去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查阅资料。
也许是和霍达的作品人物背景和命运有些近似,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美才是我们应当传承下来。
一路行走,思绪万千,沉浸家世遥远往事如烟似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