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铁皮石斛,又名黑节草、云南铁皮。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cm,宽4~5mm,花期3~6月。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分布于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
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铁皮石斛列为三级保护品种;1992年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载为濒危植物。
七律·咏铁皮石斛
悬崖石缝任春秋,雨雪风霜气劲遒。
直面艰难乐施善,敢医伤病笑迎愁。
捐躯除疾倾情献,理气强身疗效筹。
一片芳心民解苦,我怜寸草尽歌喉。
铁皮石斛是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为兰科石斛属植物中的一种,因其茎杆皮色深绿如铁故而被冠以“铁皮”两字。铁皮石斛为石斛中上等佳品,铁皮石斛的表皮呈铁绿色,所以叫铁皮石斛,野生石斛主要生长在云、桂、浙、皖等地,有滋阴补阳、力达五脏、补中兼清、清中有补、补而不腻等作用。
铁皮石斛是兰科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不分枝,具多节,节间长1-3-1.7厘米,常在中部以上互生3-5枚叶;叶二列,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3-4(-7)厘米,宽9-11(-15)毫米,先端钝并且多少钩转,基部下延为抱茎的鞘,边缘和中肋常带淡紫色;叶鞘常具紫斑,老时其上缘与茎松离而张开,并且与节留下1个环状铁青的间隙。
总状花序常从落了叶的老茎上部发出,具2-3朵花;花序柄长5-10毫米,基部具2-3枚短鞘;花序轴回折状弯曲,长2-4厘米;花苞片干膜质,浅白色,卵形,长5-7毫米,先端稍钝;花梗和子房长2-2.5厘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近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厘米,宽4-5毫米,先端锐尖,具5条脉;侧萼片基部较宽阔,宽约1厘米;萼囊圆锥形,长约5毫米,末端圆形;唇瓣白色,基部具1个绿色或黄色的胼胝体,卵状披针形,比萼片稍短,中部反折,先端急尖,不裂或不明显3裂,中部以下两侧具紫红色条纹,边缘多少波状;唇盘密布细乳突状的毛,并且在中部以上具1个紫红色斑块;蕊柱黄绿色,长约3毫米,先端两侧各具1个紫点;蕊柱足黄绿色带紫红色条纹,疏生毛;药帽白色,长卵状三角形,长约2.3毫米,顶端近锐尖并且2裂。花期3-6月。
生长习性———
铁皮石斛适宜在凉爽、湿润、空气畅通的环境生长。
生于海拔达1600米的山地半阴湿的岩石上,喜温暖湿润气候和半阴半阳的环境,不耐寒。
野外种植的铁皮石斛,在零下4.5度并不萎靡,抗寒测试中,最低达到零下9度。这些还不是抗寒品种,但是长期生长在野外,也有了适应性。
地理分布———
分布于中国安徽西南部(大别山)、浙江东部(鄞县、天台、仙居)、福建西部(宁化)、广西西北部(天峨)、四川、云南东南部(石屏、文山、麻栗坡、西畴)、湖南西南部(邵阳市新宁县崀山、舜皇山,邵东县)。
物种现状———
1987年国务院发布的《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将铁皮石斛列为三级保护品种;
1992年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中被收载为濒危植物。
药用价值———性味功效:味甘,性微寒。
生津养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
药理作用———生津作用:铁皮石斛石斛具有生津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腺体分泌和脏器运动。
降血糖作用:铁皮石斛对可降低链脲霉素诱发糖尿血糖值。
增强机体免疫力:铁皮石斛颗粒(TPSH)可促进荷瘤动物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及NK细胞的活性,并能明显提高荷瘤动物的血清溶血素值,提示TPSH无论是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或是特异性细胞免疫以及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