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爸妈和孩子们好几天没有互动了,只有在课堂上紧追慢赶的讲课。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上一堂精彩的课啦!最后我给大家四个字的评价“刮目相看!”确实,从最初定位,我就没想过成绩得多好,但得思考!三年级尾巴上的孩子,不再需要我去作为一个老师来评价某个学生的观点,某个同学的观点是否有价值,他们自己就搞定!举例子来说更清楚:
第三段中有一个“笑”字,这个字给马佳诺的感触很大,找的字眼非常棒,当我问到“笑”能读出什么时,孩子兜兜转转说了很多,“谁来评价她的观点?”有几个同学进行了评价,我顺手在黑板上画了一幅图,(黑板被擦掉了,没及时拍照)
我说,“孩子,咱在课堂上就是要畅所欲言,不用觉得说了某句话会不好意思,或者别人不赞同我的观点我很懊恼。孩子,你的观点就像这幅图,目的地就是对“笑”字的解读,而你的解读转了一圈没能到达目的地。谁来重新解读?邵文菲“老师,这个字能感受到王大伯的见多识广”“也很慈爱、平易近人”多好的回答!“是的,同学们,”这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另外一副图,烟波浩渺的大海和一滴水,见多识广的人就像大海,懂得越多,为人越谦逊,不卑不亢,越不傲娇;越是小水滴,缺少认知的熏陶和指引,人生越不稳定,容易自满,就像井底之蛙,以一滴水的力量去丈量整片大海。同学们,在这层意义上,你们想做海洋还是一滴水?…我们回答问题一定要扣紧问题中心,简练。针对这个问题,董翔下课后追上我,到现在班里的孩子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的很好,每节下课总是不停的问,我都有点“害怕”,哈哈“老师,你说“笑”在这展现了一种经验的丰富,我看福尔摩斯,他基本不笑,但也很厉害,懂得的很多”看似孩子一个不起眼的问题,就看怎样对待了“在不同的情境中,要想突出人物的同一个特点,比如,同样是见多识广,可以有不同的展现手段啊,在福尔摩斯身上,越是“冷静”越能凸显超强的能力和丰富经验,而不是“笑”,而且也要符合福尔摩斯的人物特点塑造不是?”“哦”。
针对以上谈到的统一特点的不同塑造手法,今天魏嘉“老师,第二段第二行为什么是“满怀好奇的“走进”而不是“跑”,这更能体现心情的急切和好奇?”“谁来解决?”哈哈,我太喜欢这几个字了,当老师太轻松了!几个学生说了几个观点,我觉得有必要提示一下“大家什么时候会深感好奇?”崔宇飞喊道“只听过没见过的!”“自己之前没见过的”…“好,现在大家再来谈”“老师,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作者只听说,很想亲眼见识一下,所以来到桃园,一定是仔细的看,到底有什么不同,所以不能用跑”“用跑只是好奇,缺少那种一探究竟的认真劲儿,含义少了一层感觉”“魏嘉,同意吗?”“嗯,”“也就是说,如果单单讲求好奇,两个字都可以,但若再仔细研读前文,就感觉还是“走”更合适。
第四行中有个“将信将疑”大家都知道是“半信半疑,那疑的是什么,信的又是什么呢?我在黑板上是这样写的:
疑:减去粗壮的纸条,真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吗? 信:留下的纸条,应该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桃子“同学们,后边你想加一个什么标点符号?”林世宇“叹号!”真棒,看老师现在要把“左边留下的枝条改成剪掉”剪掉粗壮的枝条,真能结出大红桃子!看行吗?“行!”“也就是说作者疑和信的都是同一问题喽?”哦,原来这样啊,好玩!
关于“作者”两个字,课堂上也有人质疑,魏嘉“老师,我不希望她们在提到作者的时候总说“小孩”,就应该用作者这两个字,表示尊重!双手赞同,结果,刚说不一会儿,一个学生在回答时口误,我说“魏嘉?”哈哈,这孩子瞬间明白了!
中间这一段最后一句,王文琦读出了这句话的双重含义,不仅急于印证,更是期盼大丰收!很多时候我都在怀疑,这是每天跟我相处在一起的孩子们吗?有点陌生了,成长很快…
孙灵琨举手“老师,光鲜红润,什么意思”“谁来解决?”武斌,出乎我的意料!且听“光,就是有光泽,鲜,就是新鲜,饱满汁多,红润就是它的颜色”孙灵琨第一遍在随心所欲的听,“你在认真听吗?武斌再给讲一遍”,孙灵琨开始在书上做笔记,“现在学会了?说一说”很对,“这位老师怎么样?”“很好”哈哈,简单的两个字是对武斌的肯定,这就是简单的教学。但有时候又来的很奢侈不是吗?
重点来了!课文学完,总结收获,谈作者问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并非直接说讲个什么道理)时,我只是轻轻的联系生活旁敲了一下,张宇,语言组织特别棒“有时候,放弃就是为了更好的得到!”我兴奋到不能自拔,让孩子重复了三遍面向大家!“粗枝的减少是为了更桃子更好的增加”一对反义词,表面上相互矛盾,但其实充满智慧是嘛?魏嘉插了一句“老师,我们要正确处理多和少的关系,这是人生中的大学问”!妈呀,从一篇课文引申到了长大后这一生的学问,我想笑,又忽然觉得很严肃!对一个小孩子产生了敬畏。张铭“这篇文章虽小,告诉我们的却是大大的哲理,文章太厉害了!”“是呀,同学们,我们经常提到“舍得”,很多事情,不要一味追求得,也不要一味的放弃,正确处理,根植于实际。道理我们懂了,那生活中有类似的例子吗?李俊昊起来说了一个,请大家注意学生的表现,没有鼓掌的,其实我当时没任何想法,只是觉得有点勉强,后来去,刘子奇说到“老师,我把自己很小的一个玩具给了弟弟,希望弟弟能够学会分享,像我一样”还没等我说话,教室里掌声再次响起,我笑了笑…
随即,我写下“刮目相看!”四个大字!不吝啬鼓励,并画了一层层的楼梯,我说孩子们,看到你们的进步,就像爬楼梯,徐老师无比高兴!谢谢!孩子们很兴奋…现在他们好像不经意间学会了用掌声选择有价值的答案,用语言指出“你的问题或回答不具价值,需要思考”,这是我的目标!
最后,这一段是为我们的家长,特别是家委会成员,写的,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无形中给我这位“失职”的班主任搭建后台,他们有的要忙工作,有的感冒很厉害都要统计表格,很辛苦,这两天晚上我没有参与评价,但家委会爸妈在群里积极的给孩子们评价,提供帮助,真好,很热闹!这是我的第一批学生,第一批家长,我无数次的表达,尽管有发脾气的时候,但很爱很爱他们!!
傍晚,只有我知道的一个“秘密”,借到贾海涛爷爷的电话,听完后,我说了一句“爷爷,嫩辛苦了”电话那头两位老人随即而来的笑声在我心间激起了一层跳跃的浪头,“跟爷爷还说客气的话”我知道他们很高兴…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