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断断续续写流水账七年了。
曾经我一度认为记流水账没有什么用,反而会耽误自己一些阅读思考的时间,因此决定放弃日更,以便空出更多的时间用来提高文章质量。后来我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首先我高估了自己的人性。在没有学习写作以前,我是一个重度拖延和懒癌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嫌弃一下自己,然后花上几天的时间立个flog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学习写作以后,我仿佛实现了开挂的人生,所有拖延和懒惰的毛病大大改善,让我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了。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以日更为例,我以为自己可以两三天甚至一周写一篇文章,这样可以多一些思考和修改的时间,从而让文章更有深度和质量。
没想到从我有了这个想法开始,我的老朋友“拖延”和“懒惰”就找上了门,他们天天在我耳朵边念叨,反正还有好几天的时间,今天就先不写了,反正不用日更,等周末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再写也不迟……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不仅没有提高文章的质量,反而连流水账写作都停止了。
虽然我一直瞧不起记流水账的日更写作方式,可是不得不承认,就算每天只是记流水账,起码也会让自己保持写作的好习惯。
只要每天动笔写,眼睛就会观察,大脑就会思考,我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不断被训练。一旦写作停止了,所有习惯养成,能力培养都将不复存在。
前几天看到无戒老师发的视频,讲了写流水账的意义在哪里。写流水账的意义就在于开始行动,如果流水账都不写,都写不明白,还谈什么写作。
这几天看冯唐的书《冯唐成事心法》,今天读到“成事者的自我修养部分”。他讲到自己在上大学的时候学了很多“无用”的东西,他的专业是临床医学,可是却学习了很多和临床没有必然联系的科目,比如植物学,动物学,还有二十几门基础医学。
他的老师对他说:“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以前也学了这些。另外,你看那些专家,他们都有相对完整、全面的知识结构。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东西,但是有一点可以告诉你。如果你希望,来看病的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个器官,那你一定当不了好医生。”
老师的这段话不仅给了冯唐很多启发,也让我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冯唐说,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见的事情越来越多,发现这些似乎无用的东西,构筑了人健全的三观。有了这些见识,人才可以把一个相对细小、具体的东西,放在一个更宏观的环境中来看待,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处理一些事情。
记流水账写作又何尝不是如此?看似无用,却在无形之中构建了我们最初写作的体系基础。盖房子得先打好地基,流水账便是地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