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想,对文字敏感的人,一定源于开窍的那一刻,刚好被看见,但是关于此后的路怎么发展,其实和天赋无关,而在于机遇和选择。
回想起我关于写作的记忆,是可以分为好几个阶段的,每一个阶段文字对于我的作用不同,但也可能都是那个阶段最合适的方式。
1.写作启蒙阶段
我是一名出生在小镇的女孩,但不是小镇做题家,而是一枚学渣!
现在很多关于儿时的记忆已经模糊了,只隐约记得,很小的时候在外婆家上学,老师让练习写数字2,我练习了一下午都学不会,还被外公凶。
三年级时回到自己家的村子小学,学习依然很差,差到有公开课,老师都让我回家的那种,四年级时因为学习太差,还被迫留级了。
我父母都是农民,高中毕业(这个学历在他们那个年代已经是高学历了,属于我们村的文化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读书,家里没有什么书,偶尔发现一两本书,不知道是从哪里拿来的小说,我会趁大人不注意 的时候偷偷看。
我有个当老师的姨,她家在我们镇上,我姨夫也是老师,她们家有一个书架,上面有很多书,我每次最喜欢去她们家了。
看到喜欢的书就悄悄的拿回家看(那时候胆小都不敢开口借或者要),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自己躺在溪流边的石板上读武侠小说的情景,我想我对于文学和文字的敏感大概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培养的!
五年级时,因为父母要外出打工,我被转到了小镇的中心小学读书,在我另外一个姨妈家住了一学期,在我当老师的姨夫学校分的房子住了一学期。
一开始我学习不好,不会写作文,甚至还有一次因为抄了《作文周刊》的作文被老师发现,然后批评了我。
好像是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慢慢开窍了,学习成绩有所提升,在写作方面的特长也开始慢慢凸显。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写自己曾经去过的一个地方,也就是游览日记,不知道为什么,我写的“游览峦庄街道”被老师当做范文在全班阅读。
语言流利,详略得当,逻辑清晰....不是老师读出来,我都不知道自己竟然能写那么好,那是我第一次被看见。
也就那一刻,我仿佛突然顿悟了,原来作文是要那样写的,从此我一路开挂,深受每一个语文老师的喜欢,几乎每一次作文都能被当做范文阅读。
我还清晰的记得,初一的学生手册评语中,我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给我写的是“你的人和你的散文一样清新隽永”,也多次在作文竞赛中获奖。
初一学习还行,初二时开始偏科,理科完全学不会,那时候中考挺难的,全年级200人,大概只有30人左右能考上高中,第一年我没考上,补习一年才上了高中。
高中是在离家几十里的县城上的,第一次离家那么远,周边全是陌生的人和陌生的语言,本来就学不会理科的我更是学的一塌糊涂。、
但作文一直遥遥领先,我写的关于国庆的文字被刊登在校刊上,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
“才女”的称号也从初中一直被叫到高中毕业,和所有热爱写作的人差不多,我的理科怎么都学不会,关于高中的记忆,每位语文老师都很喜欢我,可是数学一直是我的噩梦。
高考第一年和本科线差9分,补习了一年差5分,于是很不甘心的报考了一所大专院校,至此我的文学启蒙阶段结束了。
2.从纯热爱到想变现
大学期间流行博客,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写博客,那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也没有人能买的起电脑,学校周边的网吧很多,别人去网吧打游戏,看电视剧,聊QQ,我去网吧写博客。
每周一节的计算机课是我最渴望的,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可以光明正大的蹭网蹭电脑写博客,结果是本该在计算机课上学会的OFFCE操作没学会,又花钱在外面报班学习考证。
刚毕业时在一家很小的私人公司干文员,工资只有700元,在居民楼办公,公司算上我只有4个人,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有了电脑,有了大量的时间去写博客。
办公室里大多数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处理完工作,剩下的时间都是我的,我一开始只是写博客,后来在网上刷到一个“二虎子荐稿”的网站,是教别人推荐文章赚稿费的。
就花288元买了相关资料,那大概是我最早的一笔知识付费吧,但荐稿赚钱没有想象的那么乐观,可能是自己还没有掌握规律吧,反正上稿率非常低,半年时间才上了两篇。
后来看到有人教写原创投稿的,我又去报名学习了,还买了专门的投稿软件,给各大报刊杂志投稿。
然后发现其实写原创稿比荐稿过稿率其实更高,像当时很有名的《青年文摘》、《羊城晚报》《知识窗》《当代青年报》等都刊登过我的文章,那时候有时候一个月稿费能收到1000多元。
至此,我终于实现了把纯热爱变成了钱,虽然不是很多,但那也是对自己的奖励,但这一条路却被后来的公众号以及自己生活的变化打断了。
3.把文字变成了谋生手段
公众号才出来的时候,我正处于怀孕生子的阶段,都说一孕傻三年是真的,公众号刚刚兴起时,有个西安的大号号主看上了我的写作水平,让我去给他那给做公众号编辑。
但是因为当时看不懂公众号的商业逻辑,加上他在居民楼办公,环境很差,我断然拒绝了。
后来去了地产公司做文案策划,而那个被我拒绝了的人成长为了粉丝40W的大号,一条广告几万元,我才知道我错过了什么。
后来简书崛起,我专门付费去学了新媒体文章写作,掌握了新媒体文章的写作套路,也坚持写了一段时间,最好的成绩是有一篇文章被人民网公众号转载。
但是为了生存我没有走写作这条路,而是选择了做一名专职文案,其实无数个写商品详情页,写海报,想广告词想到头痛的时候,我都在怀念自己拿碎了一地的写作梦。
从电商文案到新媒体文案,当我绞尽脑汁给公司起的名字被选中,当我做的企业内刊被客户珍藏,当我领取一笔笔工资和奖金的时候,我想我走的路也许是对的。
对文字有感觉的人,稍微用点力就会特别突出,刚好有赶上了全民学文案的好时代,淘宝到微商都失败后,我专注于知识付费,带教文案,一路开挂,于是辞去工作成了一名自由职业者。
从朋友圈文案到新媒体文案,从文案接单到文案线下培训,我开了课,开了训练营,出了书,做了自媒体,也赚到了一些钱,终于把文字变成了自己的谋生手段。
你说我开心吗?应该是开心的吧,毕竟是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实现了出书梦,还过上了不用上班在家里就能赚钱的生活。
可是当我看到别人写的那些真诚的,温暖的,能够反应自己真实生活,而不需要讨好用户的文字时,我是伤感的。
为了流量为了商业,不得不去写一些言不由衷的文字,有时候自己发出去的东西,连自己都不想看,可这就是商业世界的规则,想在这个世界混,就得遵循。
尤其近一年,随着AI的出现,让写作这件原本神圣的事情变的更加商业,更加没有温度,我真害怕自己在时代的裹挟中,一点点失去对写作的激情!
一边是月亮一边是六便士,终于体会到了毛姆的心情!
5.留一方隐秘角落给自己
最近遇到一个写公众号的小姐姐,她写的一篇关于我故乡峦庄的文章浏览量特别高,竟然还有失联多年的高中同学通过她的留言区问候我。
这让我非常感慨,也许越是快节奏的时代,越需要一些温暖走心和真诚的文字。
想到读李娟纪实散文时的那种心动,看陈年喜和蔡崇达纪实散文时候的震撼,这是再好的商业书也无法带来的感受。
想起我的老友朝辉多次鼓励我多写写我的故乡,于是我决定重新开劈一个角落,来追忆过去,记录生活。
也是希望某一天能出一本自己的散文集,关于故乡,关于童年,关于自己的成长!
刚好想到之前用老公的账号给孩子学校注册的一个公众号闲置了,打算重新拾起来在这上面更新。
之前的内容不会删除,可以在孩子长大后来回顾自己的童年,也避免长久不运营被平台注销。
而这也将成为我留给自己生活的一个出口,是一个平衡生活与工作的大后方,不需要太大流量,不需要太多粉丝,用心敲下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送给自己的礼物,而这里也将变成一个治愈自己的隐秘角落。
一口气写完,一看字数2700字,很久没有写的这么畅快淋漓了,看来人还是要遵循自己内心去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