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几天的翻跟头,仍然保持在最初状态,就是手撑在地上跟身体的意见抗争。
怎么说呢?就是我幻想自己能翻过去,身体说屁 ! 侧翻你都是糊弄过去的。
一门武功或者一种技艺,总有他最重要的20%部分。我想,翻跟头可能不在巴西战舞最重要的那20%里。
我看拉蒂夫克劳德的作品进行分析,他是银幕上把巴西战舞展示的最棒的练习者。从他的动作,我看到了灵活的身法,腿法的迅猛,以及动作的衔接度。
我想这三样就是巴西战舞最关键的20%。也就是需要花80%精力练习的部分。
除了这20%,还有支撑、花式腿法、摔法、各种翻跟头。
我不是因为学不会翻跟头和一系列花式动作,就把它甩出关键部分,而是实战和巴西战舞历史的角度看待它。
首先实战中,越是朴实简单的动作,越容易取胜。巴西战舞在真实擂台中出现过,但我从没见过真有格斗士翻着跟头跟人打。
更多的是,格斗士在时机适合的时候,仅有了后摆腿就赢得了胜利。
真实打斗和电影演绎终究是不一样的,尽管巴西战舞中很多跟头也具有攻击性。
我有个练跆拳道的朋友,给我演示了360度旋风腿破板后,跟我说,真实打斗中,就算逃跑也不要用旋风腿,脚一离地,重心就不稳了。
对,就是这个道理,脚一离地,重心就不稳了,对方是不会老实站在那等着被打的。
另一个原因是,巴西战舞最初是伪装在舞蹈中的。
而舞蹈是需要有观赏性的,不管你同不同意,舞蹈本质上就是需要花巧动作。巴西人为了反抗奴隶主,偷偷的练习武功,又不能被发现,于是,他们将武术包裹在舞蹈的外壳里。翻跟头这个部分,大概就是这门武功被舞蹈种进去的细胞。
那么花式动作还需要学吗?需要啊,这些部分虽然不太适合应用于实战,但他可以很好的保持一个练习者的灵活度和柔韧性。
正所谓峰回路转,因为接下来就说到尴尬之处了——怎么练习能有效提高技艺。
我就这个事跟网友讨论了一下,他们觉得我很矫情,直觉上认为我就是犯懒了,突发拖延症,给自己拖延学习找理由。
无可否认,我是极其容易突发拖延症,而且极其擅长给自己找拖延的理由。
但这次是因为我想正视刻意练习这个行为。
以我经常练跑偏的经验,我知道我再不定个计划出来,还是会跑偏的。这跟意志力没关系,文章开头我就说到翻跟头,而此时我连巴西战舞的步法都没完全掌握呢。
人们很容易厌倦按部就班,总是喜欢更有挑战性的事情做。别说翻跟头,鲤鱼打挺对我来说都很有挑战性。
我很担心,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哪天我真的面临英雄救美,跟头没翻成功,连迈步都不稳,那就剩翻车现场了。
但说到计划,我就更茫然了。
我知道我要先学会巴西战舞的步法,然后学在步法中踢腿,再然后怎么把步法和踢腿衔接起来,再加进我力所能及的花式动作。
但一个计划不仅仅是按部就班的一样样来,而是要包括能够量化的目标、给自己制造反馈(因为是自学嘛)、怎么拆碎各项动作、怎么针对巴西战舞创建心理表征。
量化目标是件很难的事情,踢腿还好办,今天踢多高,明天踢多快,都能标上具体数字,可是步法我怎么个量化法儿呢?还有动作的衔接怎么量化?
制造反馈倒是不算难事,虽然我人缘很差,秦桧还有三儿朋友呢,找个帮我录像的朋友还是能找到的。
用视频中自己的动作,和示范动作对比一下就知道差在哪了。
拆解动作是刻意练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它克服的就是一些环节的糊弄。为什么糊弄,还不是因为做不好,但又将就着能过去,所以就糊弄了。就像我的侧翻,要是拆开来看,可能整个都是靠惯性糊弄过去的。
糊弄其实伴随我从小到大的,考试靠糊弄,业务靠糊弄,做饭靠糊弄,基本都糊弄过去了,但我知道,很多事我其实做不好的。
结果从没糊弄过我,考试不及格,业务不达标,做饭不好吃。
创建心理表征是可以通过大量观看巴西战舞的视频,让自己对每个动作既有整体印象,又对单个动作的展现有个认识。
所谓心理表征,就是一个人面对事物时的心理结构。他是区分一个普通练习者和一个高手的心理指标。
比如说,你一想到太极拳,可能会想到电影中的情节,比如《太极张三丰》中李连杰和他悟到太极拳时的配乐。而高手心里对太极的认识是整体的也是细分的。
叶问能成为咏春拳总是,就是因为他比一般的咏春拳师多了一部分心理表征,他不光有陈华顺那部分咏春拳的认识,也有梁壁那一部分的。
叶问不光心理有咏春的整体架构,也对每个动作的结构了如指掌。可谓既见森林又知单木。
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是将练习过程量化出数字。
�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