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里的孩子长不大,难道长大的孩子就不曾回忆?我从来不曾长大,我只是在回忆里成长。
才离开那里不久,便又想起它的美了。雅安,一座文化古都,传说中的雨城。在那里,最常见的三雅之一,便是“雨”。传说女娲补天之时一块石头坠入水中,从此天上便多了一条缝,雨随之而至,多雨便成了雅安最常见的标志,而那坠入水中的石头便化成了雅鱼里面的剑骨。而雅女便不知该如何形容了,若是说生于雅安的女子是雅女,那我不得不承认,若这雅女是形容身材佼好,端庄高雅,被这钟灵毓秀之地滋养而自带出尘气质的女子,那我在这里两年可算不曾见过。雅安三雅“雅鱼,雅雨,雅女”,雅鱼没吃过,雅女不曾见过,但这雅雨确实毫不吝啬,时常在头上的滴点着你,滋润着你。
两年前,我来到了雅安,那还是一个秋天。这个季节里,树木不该早已枯黄了吗?可雨城的山还是如此苍翠。这里四面环山,山中更多的是苍翠挺拔的树木。我慨叹这耸入云天的高山,我喜欢廊桥下时而静静流淌,时而汹涌至极的青江水。雅雨滋润了这个城市,下过雨的雅安,山变得更青翠,更具朝气,常有白雾腾空升起,遮盖了绿林。雅安因雨滋养树木成荫,所以不太热,可冬天也就比别地稍冷几度。一到冬天,伙上几个朋友去吃火锅,那火锅的热气驱走了身上的寒气。吃饱喝足后在灯色辉煌的廊桥上走一走,大家经这临江的风一吹,储藏在身上的热气早已褪去,各自便瑟缩着身体,手拉着手,肩挨着肩向前走去。雨对这片土地也是十分眷恋的,时不时飘下几滴,滴在本就冰冷的脸上。尽管如此,我还是喜欢着不解风情的雨。
走进大学的我依然还像长不大的孩子,看见水便想去玩几下。那个夏天,雨的频率可谓极高。白天像是被放入烤架上的烤串儿,身体裸露的部分没有哪一处不是烧乎乎的,就连隐藏着的肉肉也是滚烫的。而一近傍晚,这雨变猝不及防的来了。难道这雨城真的常下雨?一年365天,便有265天都在下雨。没错,来到这里两年,我也终于见到了雅雨的魅力。
依然是在秋天,临近考试,大家都在教室里备考。忽闻外面滴滴答答,不久,这雨便倾盆而至。不一会儿,塑胶操场上便积满了水,我和朋友立即脱下鞋子,撑着伞,背着书包便冲到了有水的地方,你一腿,我一腿,水花四溅,湿透了衣裳,还乐此不疲。跑累了,和着衣服又淌进了水中,天空终于收住了那大哭的面容,只是汨汨往下流了。头上还顶着颗颗雨滴,全身湿透。我们躺在水中,任雨拍打着脸,任积水湿透衣襟,这是一年前的夏日里最刺激的事情。而今,这雅安似乎也连续高兴了几日,在临近毕业前的一段时间里,也没见过一场大雨。我一直等一直等,可在最后离开的时间里,也没等来一场雨。
这个夏日,雨城,还欠我一场雨。也许一年后我会再回到那里,可它会还给我那场迟滞已久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