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种树郭橐驼传》。老郭本名叫什么已经不知道了,因其“病偻,隆然伏行”,形似骆驼,就被人起了个外号“橐驼”。老郭听了,并不生气,反而说“甚善。名我固当。”很好啊,这样称呼确实恰当。然后就舍弃了自己的真名,也自称“橐驼”。可见老郭的大度与善良。
老郭的职业是种树。他种的树或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又早又多。其他种树的人“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他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
说了这么多,其实原因只有四点: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用现代话说就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由此可以推论出“育人”的道理。种树要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得到充分发展。那教育呢?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树木的根要舒展,必须有自由开放的空间,这样才能汲取足够的养分,才能长大高大茂盛。学生也是这样。如果只能待在教室并且是拥挤的教室,不能常常走到操场或大自然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的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运动能力甚至健康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培土要平均,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过松则根基不牢,太紧则透不过气。给学生制订规则也应如此,松紧有度。原则性问题必须坚持,有些事情则可以弹性管理,总之,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利于生长的环境。
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这说明原来的土很重要。那对学生来说这个“土”是什么呢?应该是从小长大的家庭环境。一个人的家庭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父母的教育和陪伴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要用正确的世界观和充满正能量的东西去引导他们。
老郭说:“其他人给树根换生土,培土不是过紧就是太松。关爱太深,担忧过多,早晨去看,晚上又去摸,甚至抓破它的树皮来检验它是死是活,摇动它的树根看土是松是紧。表面看是喜爱它,实际上是害了它。”
所以,种树也好,育人也好,关键是要顺应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