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
被铺天盖地的网文轮番轰炸后
老婆终于耐不住好奇心
从网上下单了两箱百花蛇草水!
没错!
是整整两箱!白花蛇草水!!!
关于这款神水
大家有兴趣可以百度了解一下
开箱验货后,
老婆迫不及待地开瓶喝了一大口…
然后…
后面发生的事儿…
想必大家也能猜到个大概…
······
差不多类似下图这样
老婆一边吐一边吐槽:世上怎么有这么难喝的东西!
冷静下来后,她看着剩下的那堆蛇草水,委屈巴巴地看着我:成箱的我去退掉,开过箱的那23瓶人家退不了…不喝也是浪费…要不…
你经历过绝望吗?
我经历过23次…
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老李去年看到共享经济的机会,联合了几个合伙人,照着共享单车的模式,在二线城市复制了一个“共享电动车”的业务。
投入几百万,经过半年市场的验证,才发现产品定位有问题:在投放之前,团队考虑到每辆电动车成本在2000元左右,所以当时客单价定在了2元/次。
可老李的团队错误地估测了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短距离用户选择骑1元/次的共享单车;长距离2元市内公交车又可以随便坐),最终导致产品的使用率严重不足。
这时是及时止损?还是持续运营?
如果及时止损,停止运营,就等于公开承认自己缺乏市场判断,而且这半年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等于统统打了水漂;可如果持续运营,又可能持续亏损,甚至耗尽自己积累大半辈子的资本。
无论是我老婆还是老李,他们都已经被“沉没成本”裹挟了。
什么叫做“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由于过去的决策已经发生了的,而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简单说,就是那种弃之可惜,继续投入又不值得的成本。
200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沉没成本。
“假如你花7美元买了一张电影票,你怀疑这个电影是否值7美元。看了半个小时后,你最担心的事被证实了:影片糟透了。你应该离开影院吗?在做这个决定时,你应当忽视那7美元。它是沉没成本,无论你离开影院与否,钱都不会再收回。”
而事实上,如果前期已投入很多成本,之后在“追加投入”与“放弃”之间,人们往往会本能地继续押注,倾囊付出。
老李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运营。而让他做出决定的关键因素,并不是他对未来盈利的看好,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精力财力,半途而废太可惜。
如果能够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也知道这个模式是走不通的。但是已经付出的成本却像是老李脑中的搅拌棒,持续扰乱着他的思维和情绪,导致他做出错误的决策,最终以亏损好几倍的代价收场。
创业圈常常标榜“坚持”,有人调侃“创业像逃难,坚持到底方能守得云开,活到最后都是幸存者”。
可现实是,假如一开始的创业方向就错了的话,停下来,就是进步!
我见过很多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创业者,在企业发展陷入瓶颈时,总会用马云那句“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来自我麻痹,他们宁愿疯狂给自己打鸡血,也不愿意静下心来思考。
但其实,有的创业者明明知道自己有决策失误,只是过于在意沉没成本,不甘之前的投入前功尽弃,只得抱着侥幸的心态继续死撑,甚至不惜借贷投入,最后落得惨淡离场。
有时,咬牙坚持并不值得推崇,因为他们往往真的是在“咬着牙”硬着头皮坚持。
点了份糟糕的外卖,就别因为觉得浪费而选择吃掉了
你的身体比它珍贵多了;
采购到一批劣质办公用品,就别为了那点钱而强忍着用完
你的效率比它值钱多了;
花了重金做新产品开发,市场反馈实在太差,该停就停吧
你的未来成本比它重要多了。
很多创始人与高管其实都明白“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然而知之非难,行之不易。
针对沉没成本,巴菲特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当你发现自己陷入洞中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要再挖了。”
当创始人发现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后,“及时止步”虽然没有办法挽回之前造成的损失,但是它却能避免后续无谓的更大损失。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沉没成本陷阱呢?
① 听取局外人意见
局外人是与前期决策无关,也无须承担决策责任的人,这样的意见更客观;
② 直面失误
再优秀的管理者不能完全避免失误,有时候,“刮骨疗伤”才能实现蜕变。
最后,创始人还要警惕间接产生沉没成本的企业制度。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企业对错误决策的处罚过重,那么,为了项目存活、躲避处罚,项目的决策人就会无限期的持续投入,最终形成恶性漩涡。
漫漫创业路,创始人思想汇愿与你一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