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舞,像没有人看着那样;热恋,像从未受伤一样;唱歌,像无人听着那样;活着,就把人间当天堂。这是一个多么忘我,多么纯粹的状态,人的生命当应如此,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已经容易变得畏畏缩缩,学会惧怕人言,害怕别人给我们定义,你不行。就如同听了那么多道理,就如同未能过好这一生一样,从未能全身投入。
只有婴幼儿,才能保持那种无知无畏的状态,只有初生牛犊才不怕虎。我们用已有的社会经验,为我们自己关上了许多道门,我们也容易作茧自缚。也许就是因为我们受着儒家文化的影响,特别看中别人的眼光,在乎十目所视,千手所指,这也许就是我们重农主义的一种弊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活得更纯粹些,更快乐一些。
最近在阅读三毛书籍时,记得她提到那句,沙漠的居民一再地说,那些沉迷安乐生活,美味食物和喜欢跟女人们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人,是不配去沙漠的。至今,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只有在沙漠里,每一日的生活,都是挑战,才能在那笔墨无以形容的荒原里,烧出了一个全新的灵魂。在生与死的极限里,为自己的存活,找出了真正的意义。
因为每一日的生活都是挑战,才能学会珍惜所有,丢掉自己不该有的想法,丢掉自己浑身的包袱,一身轻松。只有在那一片随时可以丧失生命的险恶里,如何用人的勇气和智慧,面对不能逃避的苦难——而且获得泰然,这边是光荣和价值最好的诠释。至今,读到这些文字时,才能理解为何,三毛如此热爱撒哈拉。因为每一天,都生活得热烈。
她一直说,生命不在乎长短,只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也许就是因为每日在撒哈拉里,每日面对生与死的启示,所以学会了格外珍惜。她之所以把心留在了撒哈拉,就是因为在这里,她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有一句话,叫向死而生,也许在沙漠里,就是向死而生般的壮烈。原来在沙漠里年年月月日日没有怨言的操作和理所当然的活下去,竟然有着生命的壮美。
所以,我忽然才明白,为何她称自己为大漠女子,没有什么能够惧怕,原来在那片土地上教过了千百次生与死。如此,三毛怎能活得不豁达,不痛快,生命可以随时都没有,为何还不好好的活。
我想我也是最近,才如此在三毛的书中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阅读的意义,也许不是为了使你明白更多道理,而是不断让你思考,何种东西对你而言最珍贵,何种东西值得你抛下,不必强背在身上,让你在混沌中,慢慢走出一条清晰的路。能够在现实与理想里,明白没什么东西可以打垮,收起自己的小情绪,坚定的继续前行。我们生活的热情总免不了被冲淡,也容易蒙上不快乐的阴影,痛快的活,才能不枉费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