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微博热搜“年轻人如何反内卷?”说实话,我还真不懂内卷是什么意思,赶紧地百度了一下。以下两段“内卷”含义来自百度。
内卷,本意是指人类社会在一个发展阶段达到某种确定的形式后,停滞不前或者无法转换到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人们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地资源。
内卷最早的出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现在很多高等学校学生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
我大概了解“内卷”是想表达什么了。它本是一个社会学术语,现在被选入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也算是一个又被拓宽了定义,或者被用“坏”了的词。
很浅显地理解,就是僧多粥少。资源固定的情况下,为了争取到尽可能多地资源,不得不参与竞争。
重点来了,是非理性地竞争。也就是说,为了竞争所付出的代价不是积极正面的,它不是为了竞争者能积蓄更多力量,反而是不停地在消耗竞争者的能量。
所以,话题是“反内卷”。我认为,“反”的重点在于认知和价值观。对同一件事,你调整自己看待它的角度,甚至另谋出路,或许就可以不必陷入“内卷”的漩涡中。
比如,你为了获取更好的工作发展,“被自愿”成为了996一员。但是,你这样想一想,你的工作发展真的就只能在格子间实现了吗?
你难道不可以去卖猪肉?不可以去开面馆?不可以行走在田野间,献身农业?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时常被现状困扰,好像力不从心,想变又不敢变。真正困顿你的是自己的内心,是你对来自外界看法的在意。
你会想,我好歹是名校毕业,我如果不呆在CBD的格子间,肯定会有来自同学、父母、七大姑八大姨的嘲讽等,所以你很容易就陷入“内卷”。
就像说烂了的那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在我们其实有很多种选择,只要你能想得到的,你都可以去做;“坏”在我们不停地被比较,被焦虑,被自愿,而忘记了最初的内心。
说的容易,做起来很难,我知道。但是我们也必须一步一步尝试去走,不然停在原地的痛苦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