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百年孤独》作者:【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一】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在于一位叫荒地书友的推荐。
7月初一次聊天他对我说起他刚看完的这本书,说读完后被书中的气氛深深感染,有一种独自一人置身漫无边际的荒漠,孤独不能自已的意味。
当时,我心想只看书名无形中就会引动起一阵孤独的情绪,可是能有这么“夸张”?
那时,我正在看《平凡的世界》第二册,承诺看完《平凡的世界》后一定看看,并给他说说我阅后的感受。
【二】
一月过去了,断断续续直到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以我的阅览速度看一本20万字左右的书本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无奈,前面对书里人物的名字不熟,默读起来太绕嘴,习惯了中式文化的熏陶,前面三分之二的内容难以分清到底谁是谁。
要不是在找这本书的时候知道还是本名著,我都不想看了。
最后,还算看明白了所讲的故事。
【三】
这是一本带有魔幻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整本书围绕讲述的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史。
看完后我感觉结合故事情节,布恩迪亚家族的关系族谱有意思多了,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本侦探推理类小说《无人生还》。
《无人生还》整本书围绕“十个小士兵童谣”发展,而在看《百年孤独》这本书给我神秘感最为强烈的是梅尔基亚德斯留给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也就是第一代布恩迪亚的那四卷羊皮卷手稿。
最后在快结尾处才谜底揭晓原来那是布恩迪亚家族的预言家族史,“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在写作框架上《无人生还》是先告知小士兵童谣让其在读者心中埋下伏笔以此作为载体发展,感觉《百年孤独》刚好相反,先发展,其后用羊皮卷在读者心中埋下伏笔,最后揭晓其原来是发展载体。
我感觉这两本书的精彩共同之处,是全程都不失神秘感。
因为这本书带有魔幻色彩,在知晓羊皮卷的真实面目之前,我还以为其是什么巫术呢!
【四】
故事起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妻子乌尔苏拉·伊瓜兰近亲结婚,乌尔苏拉说近亲结合有预言称生下来的小孩会长“猪尾巴"。
我们都知道近亲结婚生下来的孩子得基因遗传病的几率大。
看到这我也挺好奇他们的孩子作者到底会不会如预言所说让他们长“猪尾巴”呢?
若长“猪尾巴”他们的人生会怎样,会不会受到别人的歧视与嘲讽呢?
我的疑问很快就遇到了答案,他们的孩子不仅没长猪尾巴而且都异乎寻常的健康,大儿子叫何塞·阿尔卡蒂奥,二儿子叫奥雷利亚诺。
看到这里回头想到那句预言,我莞尔一笑,感觉在这本书里只是个吓唬人的玩笑罢了。
没想到的,布恩迪亚家族后代人还有人与近亲结合,更没想到,最后一代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奥雷利亚诺·巴比伦和他姨妈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结合,生下了一个长“猪尾巴”的孩子。
更骇人的是,因阿玛兰妲生孩子大出血死亡,奥雷利亚诺伤心欲绝跑出家门,第二早上想起孩子回家一看,孩子不见了,最后在被回忆痛苦折磨中看到,“那孩子只剩下一张肿胀干瘪的皮,全世界的蚂蚁一起出动,正沿着花园的石子路努力把他拖回巢去”。
到此,昭示布恩迪亚家族的泯灭。
看到孩子被蚂蚁拖走这段,想象到那个画面直让我感到头皮一阵发麻,心中一瞬间被恐惧充斥。
【五】
在看的过程中,不知是书名的影响还是书友的感觉描述,无形中有一种心理暗示,不断促使让我去找寻感受那种孤独的意境。
就连看似热闹欢乐的部分,心中也有一种潜意识在不断深挖去觉察“孤独”。
这个时候,我已然明了,看这本书我的大脑思维已被“孤独”的意念,给全程挟持先入为主的霸占了。
我们都知道孤独的对立面是欢乐,可我感觉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就算在阅读热闹欢乐的部分心中也难以升起欢乐的情绪。
【六】
不过,最后我还是有一个想法,既然孤独的对立面是欢乐,这本书叫《百年孤独》哪若是换个角度换种心境抱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样的故事换种写法能否改编成一部“百年欢乐”呢?
这个想法的依据是,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一句话也有正负两种意思,就连故事与文字我想也应不例外吧?
有不同感悟,有意向交流的书友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