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到底是要定高一点还是低一点呢?这是一个问题。高中的时候很多老师会说,要定一个“蹦一蹦,够得着”的目标,如果太高,很难达到,会打击积极性,如果太低,很容易达到,没有挑战,也不能够激发奋斗的欲望。有一定道理。
很多人认为长远目标应该定得高一点,因为古语道“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但是现实中如果你心思太重,完美主义,再遇到一点突发状况,打乱了原有的安排,就很容易因为达不到自己设定的高目标严要求而焦虑。相信我,那种对自己的否定、自责、内疚的滋味不好受。而且很多时候,为了避免这样的消极感受,你会变得越来越拖延,不敢面对,迟迟不想开始,因为怕做不完,怕做不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又有很多人出来说了“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先做完,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没有人第一次就能做得完美,做完了才能拿着这个成果找别人讨论,才能在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而拖拖拉拉一直不肯完工,未必能拖出好的作品,反而让自己越来越焦虑。可能有人也会担心,如果目标定得太低,太容易满足,会不会就不能进步了?
高目标与低目标,都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固定的标准往往不能适应各种复杂情况,具体情况还是要具体分析。根据我的经验,把高目标和低目标结合起来使用更好。
高目标是你内心的挑战,容易完成的低目标是明确的目标。由于低目标容易完成,借着完成低目标的成就感和自信,再冲刺挑战高目标,多半是能够达成的,而且就算没有达成,也只是没完成自己设定的高难度挑战,也不会有很大的挫败感。下次再继续挑战,离挑战目标更近一点就是了。
基础目标与挑战目标相结合。比如跑步的时候,我明确告诉自己,今天跑1公里你就胜利了,然后心里隐隐有个期待,如果能挑战一下五公里当然最好不过了。1公里其实是很容易的事情,轻轻松松跑完了,因为很容易完成,所以在跑1公里的时候内心的抗拒不是很大,也不是很累,跑完了很有成就感,耶,我完成今天的目标了。那是不是可以挑战一下自己了,以前最长的记录是一口气在400米跑道跑13.5圈,现在刷新一下怎么样,累计能打破13.5圈也不错啊。兴奋劲儿上来以后,休息一下就可以继续奔跑了。其实跑步最难的不是最后能不能坚持,而是在完成目标的一半以前的疲劳感能不能撑过去。因为刚开始几圈的时候,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奔跑的感觉,大腿会发沉,有点费劲,而且那时候想想离完成目标还那么遥远,很容易撑不下去。如果刚开始目标定得低一点,头几圈有点累不想跑,但是胜利在望啊,稍微一咬牙就撑过去了,何乐而不为呢。等咬牙撑过了低目标,身体活动开了,身体适应了慢跑的节奏,再跑接下来的距离一般也不难。
目标分解的艺术。我非常喜欢借助工具分解目标,有时候是胶袋便利贴,有时候是月计划的方格,有时候是可爱的卡通todolist,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把大目标分解成非常小的,非常容易完成的小目标。比如阅读一章学术书,中文的可以分解为阅读5页,阅读10页,英文的可以标记下页码,阅读完第1页,阅读完第2页,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打一个对勾,超有快感的,马上你就会陷入到成就感中不想停下来。比一下子定一个阅读50页学术书的目标好很多。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大目标,上午要看50页学术书,看了5页,一想,唉,好烦,离目标达成还有45页,好烦,什么时候能完成啊,再过一会儿看看表,一个小时过去了,才完成了不到一半,不想看了,就走神玩手机去了,心里又内疚又自责,自制力怎么这么差,如果没完成吃午饭的时候也会很有挫败感,上午的目标没完成,下午还要先补上才能开始下午的。
To do list 与 Done list。很多人都知道列待办清单,也就是todolist,常常坐下来一会儿就能列长长的一串清单,如果每完成一项划掉一项,想起来一项待办就加上一项,你的待办清单多数情况下是会越来越长的,而你的情绪也会越来越焦虑,因为天哪,我还有那么多事要做,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做。最痛苦的是晚上入睡前,如果不小心回顾一下今天做了什么,会感觉很糟,想不出来做了什么重要的事,一天就过去了,而如果顺带想一下还有哪些事没有做,恭喜你,离失眠不远了。所以不妨把你每天做了什么也记录下来,很多是你清单以外计划之外的事情,比如突发事件,临时别人交办的事情,这些虽然不在你的待办清单里,但也占用了你的时间精力,你也的确做完了,写下来你会更踏实,“哦,今天其实我也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有了这么多突发事件要处理,怪不得没有完成之前的计划。”梳理之后会安心很多,可能小有成就,也可能有所总结,有所反思,明天我要优先做自己的事情,尽量推掉别人交办的不重要的事情,要先安排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刘轩的心理课程中交给大家的方法是“每天记下来你完成了哪些,还有哪些待办事项,尽量从待办事项中再选一件去完成,每天比前一天多完成1%,积累下来的进步就非常可观。”
注:本文同时发在了本人网易博客上,如搜索出来相同的文章,不必诧异,没有抄袭,绝对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