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读书会,分享了几次后,忽然有一个特别明显的感受,我的话怎么那么多!有人在敬佩读一本书怎么可以读出来那么多东西时,我在反省,在短视频横行的年代,写那么多东西有人看吗?有必要写那么多吗?我在书写时到底在追求字数的堆砌还是把一个问题说明白?
看安心的书,有时候我也回望我的文字,好像会出现用一句话解释另一句话,甚至几句话解释前面说的那一句,甚至有时候词汇绕来绕去,看着很美,但想表达什么内容呢?按我先生的话说,请讲人话,别跟我扯那么多大道理!曾经,我以为是我们走得深走得高了才不能和他共鸣,让他误以为我在讲大道理…… 现在才理解,我确实经常用太多理论名词,听起来高大上,但不落地…… 说了半天,好像和没说区别也不是很大。。。
另一方面就是潜意识中对多的追求,好像多比少更有价值,多比少更有才华,多比少更显示出自己的努力…… 于是乎不知不觉就走进了怪圈,没有字斟句酌,没有简明扼要,绕来绕去我以为把问题讲透彻了,没曾想越说越乱,把自己说明白了,把别人绕糊涂了。
鲁迅说,文字要“有意义,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但小时候更多的习惯是凑字数,讲排场,扯大旗,长此以往长此以往,话都不会说了。。。和人交流的关键点都忘记了。真诚真实地表达比任何做作场面来得都有效!
小蜗牛羡慕大房子,想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房子,结果把自己压垮饿死了,其实没有什么标准一定要遵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多并不一定带来多的收获,或许像毛线头一样更乱。Less is more!开口就能说重点,三段式概括,应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