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预津是国舅爷的儿子,言侯曾经一人单枪匹马用智慧平定三国之乱。
言候曾经跟还是皇子的梁帝是生死之交的朋友。
可是当梁帝坐上了龙椅,很快就把言候心爱的女子林月瑶从他身边抢走了。
虽然他的妹妹是皇后,可是他对于梁帝算是心灰意冷了。
尤其是当赤焰惨案发生以后,他把自己的锋芒都藏起来了。
皇帝的猜忌对他们这些老人来说就像是架在头上的一把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
所以言侯爷以求仙问道为名,渐渐淡出朝廷,是死心,也是自保。
言豫津是他唯一的孩子,还是一个意外的来的孩子。
对于这个孩子言候不是很在意,没有正常父亲的教导和陪伴。
言豫津多数时候就跟着景睿他们一起玩。
可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得到关爱的孩子却懂得是非大义,无论对人对事,还是对待朝局都有独特的见解。
对于景睿的困惑,他早就看明白了,可谓是洞察先机,一针见血道破其中厉害。
就比如在解救霓凰郡主这件事上,萧景睿和言豫津目睹梅长苏一系列的安排,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他们询问梅长苏,但是他并没有告诉他们答案。
萧景睿生气了,言豫津就没有。
01
两个人因此去郊外骑马,散心。
看得出萧景睿是很生气。
“你这场气也生得不值,人家苏兄凭什么要把什么事都告诉你?说一句“不关你事,别问”你就生气?
“我把他当朋友,可他把我们当什么?”
言豫津笑了,斜眼看着这个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说到:“景睿,你不会直到现在,都还以为苏兄跟我们到金陵来,只是为了交朋友,为了养病的?”
其实景睿心里明白,但是他更希望朋友之间能够坦诚和信任。
但是言豫津说,对于苏兄将来的角色而言,坦诚和信任是最不需要的东西。
他跟谢弼打听过“麒麟之才”是琅琊阁主说的。
也正是因为这个太子和誉王才会相互争抢。可是作为梅长苏的实力和江左盟的势力,他不可能到现在才知道这个消息。
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来金陵是有自己的目的的,是事先就计划好的,并不是跟着他们来养病这么简单。
但是景睿天性纯良,他并不想要把梅长苏往坏的方面想。
不管怎么样,他始终觉得梅长苏是被动卷入这场夺嫡之争。
大丈夫建功立业没什么不对,将来成功了,他的江左盟也可以得到朝廷的支持。
要是失败了也没关系,他有实力自保。
这些也没什么,他生气并不是因为梅长苏要参与这些朝局纷争,而是梅长苏不愿意告诉他实情。
这个时候他还不能理解,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他才明白,不告诉他其实就是为了他好。
以他的性子,知道的越多,对他的伤害越大。
02
“景睿,苏兄已经很明显要参与到夺嫡之争里面去了,你就没觉得有些不安吗?”
对复杂局势的分析上,他眼睛要亮很多。
对于梅长苏而言夺嫡之争已经板上钉钉了。
他显然已经入局了,那么景睿要考虑的事情就是将来这件事对他会产生什么影响。
景睿一直觉得,谢弼只是有些偏向誉王,但是他的父亲谢侯爷一直是中立的。
只要父亲这个一家之主是中立的,那么将来不管谁做了皇帝,他们谢家都是无忧的。
但是景睿没有认真去思考,自古王侯将相有权有势的在夺嫡这件事上没谁可以独善其身。
尤其像谢玉这种武功之臣,朝廷柱石,更是不可能了,他可以中立一些时候,但是长久不了。
单纯的景睿突然就很害怕,想要去劝说梅长苏不要卷入这种事非。
豫津拉住了他,你都说他被动了,就算他想放弃,誉王和太子也不会答应的。
苏兄心底有多深,有多硬我们看不透,他已然不是那个需要养病的人了。
你对他越好,将来受到的伤害越大。
从现在起“苏哲是你萍水相逢、并无深交的一个朋友。苏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人,你也好,我也好,我们再风光无限,也是没有资格当他的知己的。”
这句话足以说明言豫津的大将之风。看事情通透,做事也磊落。
03
言豫津看问题一针见血,梅长苏进宫到现在发生了这么多事。
他们在宫里亲眼看着他派遣靖王,蒙挚和景宁公主去办事。
但是景睿问起出了什么事他却一句也不愿多说详情。
从太子和誉王明目张胆的招揽。
从一介布衣成了霓凰郡主选婿的文试考官,再到用三个稚子打败百里奇这样的高手,到前面发生的这一切。
他是谁,他要做什么不是他们能看明白的。
他不也愿意说其实一来是为了保护他们,二来也是为了少生事端,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风险。
他要做的事非参与事情本身者其他人没有必要知道。
无关信任,只是周密。
至于朋友,他们说到底只是不谙世事的贵公子。
没有权谋智慧,不在权力中枢,也没有生死相托的牵绊。
所以他们成不了知己,只能是一起喝酒听曲儿的简单朋友,仅此而已。
他内心的那些秘密不会跟他们分享,无关信任,只是因为他们无法理解,也并不懂得。
04
景睿至情至性,容易陷入情感的漩涡,关心则乱。
言豫津通透豁达,明白不同阶层不同境界的人总归是不同路,看的明白也做得到。
这个人物是《琅琊榜》里面最招人喜欢的一个角色,他的聪明是有格局有气魄的;他不算计,但能识破别人的算盘。
有人的地方就有计较,想要简单幸福,就要豁达乐观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