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的早读,专门用做朗读和持续默读,教师朗读长度约为五分钟的一篇短文,余下的十几分钟,学生自由持续的默读。
相同的校长,相同的教科书,为什么有的教室里的孩子,热爱阅读,有的却完全不读,差异就在于站在教室前面的那个人,教师,几乎在每一个热爱阅读的班级中,老师都定期的给学生们朗读。
周四下午两节语文是读书课,日有所诵,日记汇报将用去一堂半课,余下的20分钟左右持续默读。
此外,如同听音乐一样,教师还会在其他时间,根据课时宽裕程度学生表现及课间调节的需要,给孩子讲绘本朗读故事。
一课两次作业,抄字词,做基础训练。
周有所读,日有所诵,每周一次的课堂上诵诗,是我们师生共有的体验和财富,其价值之珍贵和意义之深远!岂限于语文学习。
家庭是一生一世的课堂,父母是第一重要的老师。
母语学习,讲究的是举三反一,忌讳的是打一口井,语文能力的获得,不该也不可能全靠教材,对于薄弱孩子,教材收个五六成,加上只能混个字熟,口顺的日有所诵,手不释卷,东一点西一点的打些野食,几下里搂来,其收成必定要比盯住教材,死抠硬练可靠的多,也活泛有趣得多。
看云提议,从新编儿童诗一百首,到神奇的窗子,再到用绳子牵着的月亮,必定顺流而下而至小学毕业的,是为期六年的水滴石穿日有所诵。
经常朗读班级共用图书里的童书片段,让读过的会心自豪,让没有读过的急切渴望!教师朗读,目的在于引导孩子捧起书来,当然,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单靠教师引诱是不够的,他们是否能够走上阅读的路,上路是早是迟,还要看各人根器的利钝,还要看各人父母重视的程度和付出的力度,说白了是要看身为父母的是否愿意,是否能够做到一对一的伴随和培养。
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的相处,这也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果可能的话,家长最好给每个孩子单独读故事听。
几乎没有一个学习吃力的孩子,因为补习班而获得学习能力的根本提升,那些班级学习中的掉队者,最需要的是一对一,最不需要的是班外班。
不扶自直的天才自然是有的,正如油盐不进的顽石也是有的,好在那都是百里难挑其一的个例,而教育所面对的能发生作用的,永远是中等资质的大多数,对于有上等资质的孩子和智慧型家长,这样的朗读,这样的苦口婆心是火种,对于另一类家庭的另一类孩子,一周一两次的朗读是诱使他们亲近阅读的唯一契机。
习作就是把你做的,想的,看见的,听到的记下来,要知道好文章是读出来,写出来自己用心琢磨出来的,而不是教师教出来的,当然作文还是要教的,我的作文教学早就开始了,那就是每周一组的日记汇报,教师的即听即评,教师逐一指出,这一篇如何可以写得更长更好,是面向全体的生动指导,也是四周一次的一对一,还有日有所诵,还有手不释卷,他们是肥壤,作文是花朵,是多少丰沃的泥土,才能成就花朵的芬芳和美丽啊!
我从来没有特意教过他们写诗,这种不种自得的花朵开在大量读诵的沃野之上。
课本之外的读诵,要想持久可行,就应当是不求甚解,简单清浅和充满童趣的,作为一个嗜古成癖的人,只要时候到了古典诗词美文,我自然会带着孩子浸润其中的,所谓时候到了,就是文本的深度,要和孩子的理解力相适应,是跳一跳就可以够到的熟苹果,而不是既酸又涩的生柿子。
听老师朗读,不光是听故事,也是一种学习,学朗读。
最可靠的成绩,最强劲的潜力,存在于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中。解题能力的获得,根本途径在于,浸在书的海洋里多读多思,而不是机械破碎的勤做苦练。
我最惊讶的是做练习册,薛老师竟然这样做?怎么做呢?很简单,等孩子做到一半的时候,你把所有答案都写到黑板上,能够独立完成的检查了再来交验,不能独立完成的看清题目,然后照抄。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本这些训练就是纯为应试而做的既无趣味又无意义的劳役,那些成绩好的一为快速二为骄傲,根本懒得抄答案,那些根本不会的呢,教师最终能够给的帮助也还是告知答案,而口头告知的结果呢又往往是落笔就错,还不如直接抄答案的好,那些半会半不会的呢!与其,让他们漏洞百出的做了再订正,倒不如让他们一次获得正确印象!要知道,第一印象很顽固,是订正很多次,也未必能够抹掉的,在语文这里,记忆和理解原本是不可分的。需要强调的是,动笔之前,教师已经带领全班集体读题讨论过了,再不会就只有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