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昨日主席点评是说:
每天花2小时看2套房并做成机会卡,坚持100天,积累200张机会卡,把现实构建成真实游戏。
所以,对于主席来说,财务自由很简单。
一、构建模型
对于这个思路,感觉打开另一扇大门,值此难得半日闲,精心诌篇分析
构建人物模型
按照现有工资,我构建了自己的人物财报,不禁暗自窃喜,月现金流都甩开医生两条街了。
构建机会卡模型
现实中的小机会:二房东/斜杠青年/股票/民间放贷等/三四线城市房屋买卖/古玩艺术品/买彩票
现实中的大买卖:一二线城市房屋买卖/PE/VC/信托/万能险/未知
构建市场风云
房屋限购/动拆迁/银行限贷/拆违章/二胎政策/地铁沿线通车……
构建银行家贷款体系
按照现金流200倍贷款,月利率0.8%,每笔收取2%手续费,随借随还
林林总总,做了二十多张小卡片,回头一看,掀桌子了。尼玛我这哪是医生啊,简直拿着门卫的收入,医生的出圈难度才对。
不过,玩了那么多把游戏,还是有可能出圈的,且听我详细分析。
二、模型分析
首先声明,以上模型,均为本人凭信息臆测,不作为研究标准,请勿追究。
1、 常规思路
按照中国的国情,小机会卡片里可以有机会赚得第一桶资本利得收入的微乎其微,可以增加现金流的除了斜杠青年,没了。
依靠增加小现金流,想要医生出圈难度通关,无解
作为一个低收入职业,长期抽大机会卡牌,没有投资机会的,也无解
结论——阶级固化
2、 中阶思路
游戏中有一大部分收入来自于机会买卖的佣金。现实中能否复制这种模式呢?
请看官注意一下大前提:游戏中大伙都有明确的出圈目标;而现实中,就我身边的有产阶级朋友为例,安于现状的占大多数。具体表现如下:背后议论月供一万以上的是房奴,沾沾自喜自己的投资,道听途说取代自我验证。
我曾尝试着把自己和朋友中淘到的笋盘和他们交流,回答让我哭笑不得:二手房不灵的;九亭那个地方不如嘉定的;买这个还不如去**(某三线城市)买江景房,才一万一平;低价房涨幅不如高价房?你不知道强者很强吗?
真心没法交流…言语中充满了幼稚。我好想说,土豪,请把钱借我!!!
3、 高阶思路
在老手区游戏,经常会出现卖出后分成的模式。
在我的规划中,将来这种模式是占大头的,我也谈成一笔类似的,作为附录中分享。
这种模式现实中感觉相对更有可行性,期望大量寻求合作对象,求交流
4、 超阶思路
最近脑洞比较大,在想游戏中的一个细节:如果一开始几个玩家合力资助一个玩家(门卫)出圈(规则可行),出圈后百倍资产回流进老鼠圈帮助剩余小伙伴(规则限制),最终目的一起出圈。
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使得快车道的非工资收入能乘以100倍?还要多琢磨琢磨
和现实的联系: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