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全职+兼职两份工作,每日阅读,写作,"得到"导图供稿,备课,讲座,穿插做活动,带娃,家务……这是我目前的工作生活状态,应该还算高效吧!然鹅,我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
事情不到最后一刻,几乎不会着手去做,没有期限的工作永远拖延……
然鹅,我的高效恰恰源自"拖延"!
举个栗子:
周日的读书会,基本是提前一天周六才开始准备,算好时间,写稿+制作PPT,3-5轮修改,基本都是控制在开讲前1小时到40分钟最后定稿。
这种拖延方式的底层罗辑:
人为制造压力,缩短期限。
压力和期限是让工作高效的两大杀手锏。
当我们能够很好的运用这两大杀手锏,我们的抗压能力会越来越强,不断爆发出内在潜能,完成很多在常态时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和任务。
该如何运用"拖延"这一法宝,能恰到好处的找到压力平衡点,期限平衡点,不被压力击垮,又不会超过限期没完成工作?
我的拖延法则:
1.同步安排多样事务,来回切换
一段时期仅仅做一件事情,确实能保持专注,但同步多任务切换,却能够锻炼我们的多任务切换的能力,同时,经常会意外发现多任务之间的横向链接,创造新的结果。
这种多任务切换,从一件事情上离开,专注到另一件事情时,会出现两种思维模式:发散和集中。对离开的那件任务,大脑对它的关注会处于发散状态,就如同专注之后的小憩,往往容易闪现出专注时捕捉不到的灵感。
这种来回切换,看似每件任务完成的时间都拖延了,实际上,完成的效果往往比专注一件时更好。
2.对于常规事务,多次演练,从长期限开始逐步压缩,找到快速完成的最佳平衡点
比如我每周一要出一份4版的工作简报,图文设计,排版全部要一手完成,我用了几周时间,从倒数三天期限开始,逐步压缩制作时间,随着熟练度提升,最佳时间压缩到6-7小时左右,这6-7小时,我能完全保持高效专注,又不至于压力太大。
3.用阅读、学习和精进占用原本用来思考、规划的时间
一项工作前期思考规划的时间其实是可长可短的,有时候,这个环节设置时间过长,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会耗费很多精力,不如有了初步规划之后,马上着手实施,过程中思路、步骤其实会逐渐清晰明朗起来的,再做调整,反而更高效。
阅读、学习和精进一定会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开阔,方法更高效,也许还会看到更多维度。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吝啬任务前的学习精进。而且这时的学习最高效,因为是以目的为导向的。我经常会在有重大活动或者讲座前,放下任务,进行与活动、讲座内容相关的主题阅读,这段时间的阅读对知识的抓取和摄入吸收最快。
永不提前完成任务,因为你永远不可能真正提前完成,提前完成的这段期间,你还是会想着有没有更好的方案,想着手调整。而当你在期限前完成并交出结果的那一刻,一定就是最完美的。因为任务之前的学习精进,完成过程的高效专注,已经让你处于最完美的状态了!
学会在工作中运用"拖延",会大大增强你的抗压能力,也会让你变得更高效!
一起来运用"拖延"这个法宝,创造高效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