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武功山上有两座寺院。北寺叫悬天庙,住着一个和尚,法号一心;南寺叫停云观,住着一位道长,道号静远。传说这一僧一道,盘棋下了三冬三夏,尚未分出个输赢胜败来。
这一年,从直隶广平府来了个著名镖师,名叫苏老秀,路过武功山下,以荒草村小酒店停脚打尖。这酒店的小二,平时好海吹云拉,今天正云来雾罩地吹这武功山上一僧一道的棋艺武功,苏老秀听得半信半疑。
这苏老秀自幼练得软硬之功。从十八岁跟定镖车浪迹江湖,走遍了南七北六十三省,今天听店小二说山中藏有武林高手,不由心中动了求艺之念,何况他又是一个棋迷,这就更投了胃口。
于是,苏老秀快马加鞭把镖银解到杭州,办好手续,掉转马头日夜兼程返回荒草村。他把马匹行装寄存在酒店,单身只影,沿着进山的小路向悬天庙而来。
武功山山势险峻,岭如刀削,峰如立柱。苏老秀仗着练过轻功。翻越舍命崖,攀上鹰公嘴,爬过长虫背,飞渡一线天。他暗自思忖:这回还真多亏我这习武功底;要不,别说想上悬天庙,就是舍命崖、鹰勾嘴,也早把我挡在山外了。
山路越走越窄,连个放平脚掌的地方也难寻得,苏老秀爬、攀、勾、挂全用上了。眼看红日西沉,天色喑了下来,通天崖石壁顶端影影绰绰显出一座寺庙,这庙院修得好刁怪呀,光溜溜的石崖刀削直立,几十根铁索将庙吊在石壁尖上,苏老秀站在崖下仰望了半响,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不由喑暗叫苦。
难道就这么回去?习武以来,苏老秀还真没有这么窝心过。他定下心来,眯眼细看,终于发觉冰凉溜滑的石壁上,浅浅显出几处脚蹬手抠的印迹。苏老秀心中阵猛喜:是了,是了,这定是一心法师上庙的路了。于是他二话不说,使出“壁虎钻云”的祖传特技,手抠浅凹,翻身倒挂贴紧石壁,像壁虎一样慢慢蹭着倒爬上去。累了个半死。总算攀上了进庙的台阶。
推开庙门,庙院内鸦雀无声,只有大殿蒲团之上坐着一个胖大和尚,双目徽闭。五心朝天,正在行气练功。苏老秀在荒草村酒店听店小二讲过,这和尚一打起坐来,五天五夜不吃不喝也不动。苏老秀不敢惊动法师,只好站在大殿一角等候。
天慢慢黑下来了,山风从庙门洞里呼呼吹了进来,像万支冰箭向身上射来,苏老秀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实在忍耐不住,只得向坐在蒲团上的老和尚高高一揖,大声呼道:“老法师,我这厢有礼了。”
这时,才见一心法师长长舒出一口气,微启眼睑。苏老秀不由身上打了个寒战,只见老法师一双眼睛明若朗星,利如神剑,他自知法师功夫绝非一般。
老和尚慢慢起身,双掌合十,口念:“阿弥陀佛!何方施主,久等了。”苏老秀说出家乡住址,只说观棋,不敢露出求艺的意思。
老和尚微笑着说:“贫僧久居深山野林,无事寻事做,强下几子,也不懂棋路!”苏老秀深知:真人不露相,露相无真人。便把话岔开,向僧人求斋讨饭。
次日清晨,吃过早斋,一心法师说:“施主如有雅兴,今日使可同去解闷。”出得庙门,向右一拐,行十几步便到了松林边上。一心法师停下脚步,把僧袍下摆掖在腰间,说:“施主须紧紧跟上。”只见他向下蹲腿_弹,跳上一棵高十几丈的树枝,树枝向下一弯,随后向上一翘,那法师像弹子一样被弹了出去。苏老秀忙提气跃身,登上树尖,谁知那和尚已三弹两跳,変成一个黑点不见了。苏老秀追了一程,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到庙中。
当天中午,一心法师下棋回来,问他为什么不去观棋,苏老秀双膝跪地,口称:“师父,莫要再戏弄小徒,望指迷津以点悟途!”
一心法师双手将他搀起,口称:“不敢!不敢!我何等身法,敢受镖师如此重礼。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天天为找那个牛鼻子老道下棋,那棋亭又在松林中央,这松林树密无路,就通着练点雕虫小技了!想看棋,还先得练这弹跳轻功,你为人聪慧,学这点小能耐是不难的。”
一心法师当即把苏老秀领进后院。只见后院里一眼古井,几多菜畦,那白菜才安上秧,萝卜才出来芽。
古石井上,安着一架撬杆。按说撬杆一头坠一个石块或砘子,向井口的一端是井绳和钩儿,打水时把空水桶挂上钩儿,用力把另一头石块撬起,等打满水桶一松手,那石块自然把水桶撬出井口。可奇怪的是,那老和尚的撬杆,与众不同,坠石块的一端什么也没有。
苏老秀正琢磨着哩,只见一心法师把水桶挂好,打满了水,忽然飞身登上杆坠石块的一头,把水桶撬出井口,接着又像闪电一般,顺杆滑向水桶,接住桶襻,把一桶水倒进石槽之中。就这样,“哗哗啦啦”,水进菜畦,看得苏老秀直了眼,迷了神。
从此之后,苏老秀就揽下这浇菜的营生。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白菜包了芯,萝卜满了缨,苏老秀自觉几个月来收益匪浅,心中又活动起来,几次见到一心法师,想提观棋之事,不知怎地,老不好开口。
一日,一心法师做过早功,对他说:“老秀,这几月来你的功夫大见长进。准备明日一块去会会道长吧!”苏老秀喜不自胜,连连答应。次日凌晨,两人步出庙门,只见东方红霞万道,紫气缭绕,好一派高山古刹幽雅之景。到了松林边上,一心法师要苏老秀把他的僧带牵好随后两人跳跳跃跃,不大工夫来到一个石雕亭子前。
石亭四周是一片如毡的草坪,一心法师剩身下了树权,踏着草尖步履如飞,苏老秀紧跟在后,却把那草棵跺得东倒西歪。他自愧功夫还不到家,暗下决心要把技艺练到妙处。才回广平府老家。
到了亭前,见亭上有四把石椅,围着一张石桌,西首石椅上坐一位和尚,面前摆着半盘残棋。
一心和尚口念:“阿弥陀佛!”静远道长口念:“善哉善哉!”两人入座,二话不说,支‘车’拨“炮”,攻“卒”飞“相”,杀得难解难分。
苏老秀在一旁观棋,时间一长,便看出破绽来,原来两人的棋术实是平平,如果两人都不走误步,一胜一败早见分晓,哪须杀上三冬三夏呢?苏老秀几次话顶在嗓子眼上,又硬把它咽回肚里,他怎敢在这二僧面前卖弄聪明?
日头平西了,一心法师念声:“阿弥陀佛!”静远道长念声:“善哉善哉”两人才住手不下。石桌上仍是半盘残棋。苏老秀心中诧异:这棋别说下三年,再下十年恐怕也见不出高低来!
一心法师给苏老秀丢个眼色道:“这是我小徒苏老秀,请和尚提携方便,让他送你一程!”那静远道长忙说:“使不得!使不得!”说着起身便走。苏老秀是个聪明人,知一心法师准有用意,忙紧跟了不舍。背后就听一心法师念了声佛,说:“请高抬贵手,点拨一二,我拜托了!”
一心法师微微一笑,轻轻撩起两个手指,向棋子一按,便稳稳当当地把那个棋子粘了起来,挪到对岸边位上。
静远道长意味深长地说:“老秀,你不知这棋子乃生铁铸成,这桌面是一块吸铁石呀!”
一番话,说得苏老秀心中如拨云见日,他恍然领悟:这二僧,是明里下棋,暗里练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