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苦恼——
工作多年,依然死水一潭,没有任何起色与突破?
你感觉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了,却依然找不到出口和希望?
就在你四处寻找出口的时候,你可能忘记了,真正的出路在于,你是否有核心能力,而这个能力,恰恰就是从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开始的。
一、
“晓璃老师,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没有前途,我想转行。”
几天前的一个午后,身穿蓝色连衣裙的姑娘张颖(化名)如约和我进行了一次线下职业咨询。
眼前的张颖看起来清新可人,不过从她的语气中,我依稀能感受到焦虑的情绪。
“我毕业有好些年了......这些年来,我觉得每天都做着琐碎的重复性工作,感受不到成长,更感受不到意义,我让你帮我分析分析,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以及我该如何突破。”
张颖说话的语速很快,恨不能把这些年的苦恼一倒而空。
翻阅张颖的职业履历,化工专业出身的她因为不喜欢本专业,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4S店做门店销售,因为觉得业绩压力太大,外加自己的业绩也不是很好,一年不到萌生退意。
她希望找一个不需要面对业绩压力的工作,当然,如果能有固定的休息日,薪水高一点就更好了。
在朋友的推荐下,她来到一家集团做文秘工作。
这份工作确实达到了她跳槽的预期,但做着做着,张颖又开始焦虑了,她发现天天都是些琐碎的事情,感受不到成长和意义。
两年不到,张颖觉得自己分分钟受不了了,她觉得自己可能对教育行业感兴趣,就应聘到了一家少儿教育机构,由于之前的工作履历,只能从课程顾问做起。
然而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课程顾问说到底还是销售类型的工作,既要面对各种考核指标和压力,还要应对来自孩子和家长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协调课程、老师及方方面面的关系,这让张颖深感疲惫。
“晓璃老师,我现在很困惑。一是自己好像从事了三份职业,但没有一份职业让我能感受到成就感的;二是我也想转行,但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行业我也试过了,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不知道未来还能往哪里转。”张颖满脸困惑地看着我。
在我做职业咨询的这些年,我接触过不少类似于张颖这样的咨询者,他们的困惑用“一头雾水”四个字来形容毫不为过。
所谓“一头雾水”,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层意思,缺乏自我认知。
在自我认知上,这些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包括自己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或者用另一种说法更为贴切,叫做“做成一件事情的成就体验匮乏”。
第二层意思,外界信息不足。
在外界信息层面上,这些人对于很多岗位的认知远远不足,他们似乎更关注自己的意愿和认为,很少能全面客观地考量一份就业机会未来大概存在怎样的困难和障碍,未来自己打算如何克服,又有哪些晋升通道,自己在三五年后大概能达到怎样的职位或级别,等等。
由于缺乏内外两个维度的认知和信息,他们在面对一份职业选择时,往往没有现实依据,总是停留在一厢情愿的空想阶段,不知道自己的能力界限在哪里,不明白怎样的工作机会才是对自己真正有利的,往往会做出令自己后悔的决策,后者做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似乎不适合,想要掉头才发现错过了有利时机。
二、
我告诉张颖,事实上,从工作的难易程度、重要性和价值度考量,任何行业的任何岗位,无非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基层岗位、中层岗位和高层岗位。
1、基层岗位,特点在于处理的事务难度低、重要性一般、价值看似不高。
几乎所有的中高层无一不是从这些简单基层的岗位做起来的,这些岗位看似简单,实则很考验一个人综合的职场素质,尤其是对工作内容价值的判断上,特别考验员工的思维能力。
基层岗位存在的作用,一是这些工作总要有人做,二是不同员工在基层岗位的表现,往往能够折射出这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否具备一定的思维及判断能力。
如果一个员工的综合职场素质和思维能力低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个人缺乏“高潜”员工的特质,是不值得公司投入人力、物力甚至财力成本栽培的。
2、中层岗位,特点在于处理的事务不确定高,需要监控跟进的环节多,很多事务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不断地协调和推进,涉及的职业能力更为综合和广泛。
这些工作往往会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在“承上”方面,中层管理者需要熟悉负责的业务,能够正确迅速领悟领导的意图;
在“启下”方面,中层管理者需要将上级的指示和决定付诸行动,将想法落地成具体的工作,并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流程、考核及验收标准,等等。
在上下衔接方面,中层管理者要根据项目的实际进展情况,随时和上级保持沟通,进行优化与改进;同时要密切关注事情的落地情况,看看卡在哪里,必要的时候需要给员工做思想工作、设置相关的“游戏规则”奖罚并用,确保员工的工作能够朝向领导期望的方向发展,等等。
3、高层岗位,特点在于处理的事务错综复杂,涉及的利益关系极其微妙。
这个层面上涉及的往往是关乎公司发展命运的关键性决策,包括产品定位、公司下一步研发和生产的重点领域、相关的市场前景预测、如何迅速占领市场、如何拉开和竞争者的差距,等等。
也就意味着,这三类工作,不论是从工作难度、工作的价值以及重要性衡量,都是逐渐递增的。
如果一个员工在基层岗位上无法发现和判断岗位的真正价值所在,做事浮于表面不求甚解,背后反映出这个员工可能不勤于动脑、不擅长思考,或者态度不端正,做事不用心。
因此,如果一个人在基础岗位上都无法有出色的表现,排除职业定位(个人与岗位极为不匹配)的问题,要么就是态度有问题,要么就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能力有问题,这三点可谓招招致命,如果一个人缺乏这三点,基本上是“不堪重用”的,TA的职业发展注定障碍重重。
三、
在职场中,阻碍一个人发展的第一大元凶,叫做“眼里没活儿”。
在我做财务经理的时候,先前给老板开车的是马师傅,三个月不到,换成了孙师傅。
第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司机这个岗位的?
在一般人看来,司机这个岗位就是老板的跟班,每天做的事情就是给老板开车,有什么提升的地方呢?
如果你这样认为,只能说,不是岗位缺乏价值,而是你缺乏一双发现岗位价值的眼睛。
第二个问题,你知道好的司机是怎样的吗?
要知道,真的要给老板做好司机这个角色,需要极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事务的系统能力。
老板就和我说过这么一件事。
在马师傅做司机的时候,老板有一次和他说:“有位重要的客户明天要来公司,对方希望我们帮他预定机票。”
马师傅爽快地答应了。
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客户埋怨公司没能给她订到想要的机票,司机埋怨客户表达不清楚,两头怨气全部堵到了老板这里,让老板好不心塞。
后来孙师傅上岗后,有一天夜里,老板突然想到明天有个大客户要来公司,临时给孙师傅打电话,让孙师傅去接他。
孙师傅听老板的语气略显疲惫,为了不耽误接大客户的工作,孙师傅找老板要到了客户的联系方式。
第二天客户到场的时候,对孙师傅的做事连连称赞。
原来,第二天一早,孙师傅就和客户取得了联系,确认了具体到达时间和地点,同时他还查看了天气预报,在车里备好了雨具和矿泉水,另外为了确保准时接到对方,提前规划好了路线,避开了拥堵路段,一路上还给客户介绍了当地的风土热情,让客户的心情颇为愉悦。
按照领导的话说,这位孙师傅非常“好用”,每次接客户时,遇到突发情况,领导想不到的地方,这位师傅都能提前考虑到。
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对之前被解雇的马师傅而言,是否具备这样一个行业或者岗位,能保证他从此一路开挂?
我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
那么,按照上面的思路放到自己的工作中分析一下呢?
四、
阻碍一个人发展的第二大元凶,叫做“手里没工夫”,说白了吧,就是做什么工作都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地方。
那么,到底该如何改善这个局面呢?
1、一个思维:将雇佣关系转为联盟关系;
LinkedIn领英的创始人之一里德·霍夫曼写过一本《联盟》,重新解读了员工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他建议不妨将雇佣关系看作一个联盟:一份由独立的双方达成 ,有明确条款的互惠协议。而在这种关系下,我们想的是如何达成双赢。
企业想的是:“你让我的公司有价值,我会让你更有价值。”而员工想的是:“如果公司帮助我发展壮大,我就会帮助公司发展壮大。”
这是一种新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金钱交换时间,而是双方投资这段关系,并承担追求更高回报的风险。
2、一个方法: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分解为一连续的任期;
比如,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职业周期分解为:适应期—胜任期—提升期—高手期。
如果每个阶段的任期为三年,你给每个任期定下了目标了吗?你打算如何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需要达成怎样的条件?以及,你希望公司给到怎样的机会和资源呢?
3、一个策略:单一的技能作用有限,你需要重视组合技能的作用;
如果你做的是助理岗位,不仅要会做PPT和报表,还要有良好的口才和为人处世的高情商,这些都是你这份工作需要你去提升的部分,甚至后者比前面的技能更加关键而重要。
总结下,如果你真的渴望提升你的职场身价,请记住一点,你需要立足于眼前看似简单而重复的工作,用“任期思维”给自己做好职业规划,要知道,当你每晋升一个级别,比如你能从适应期到达提升期,不论是收入还是个人成长,都是质的飞跃。
所以,如果你和文中的张颖一样,感受不到工作的动力和成长,你是否考虑过,真正的原因可能不在于这份工作是否高级,而在于你的能力级别是否足够高级,是否能够应对和解决高难度问题?
——唯有学会按照这个思路分析问题,你才能真正突破你的职场困境。
如果你觉得自己梳理起来比较吃力,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咨询和帮助。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场作家。著有以职业咨询案例分析为素材的职场畅销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成为职业规划领域为数不多的咨询实战及个人发展实用书籍。2018年职业规划及工作方法干货类新书《从极简到极致:在擅长的领域做一个厉害的人》被评为2018年度经管类十大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