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给小伙伴们推荐了一波书,有很多小伙伴应该已经在吸收消化了。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索性这次就将自己的选书秘籍分享出来,也希望大家能够批判性的接收我的经验。
①两个误区
迅速歼灭不该做的事情,这也是查理.芒格先生教会我的道理,即遇到问题先列出不能触碰的事情-误区。
那么在选书这件事上我认为有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盲目迷信各种书单
随手在百度打关键字,你可以看到诸如「人生必读100本书」,「大学生必读50本书」之类的书单,然后你就开始照着书单上的书开始阅读,渴望读完之后有所提升。
误区二:别人看什么书,我就看什么
为什么畅销书卖的这么火,很大的原因是人们的从众心理。比如朋友圈别人在看《白夜行》《岛上书店》,多文艺呀!
然后你也买了这些书回去看,接着也许你就会看《谁的青春不迷茫》,《阿尼陀佛,么么哒》。
盲目挑选畅销书,就像别人说「怕上火,喝王老吉」,然后你也去喝王老吉。
你的选书方向被完全带偏,只读畅销文学,成功学之类的书籍。
避免了选书的误区,我们来谈谈选书的一条中心法则。
②中心法则-确定需求
纯粹为了消遣娱乐的话,并不需要挑选,喜欢就好,如武侠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喜欢的作家、名人的有关书籍。
在此就不作讨论。
选书的需求大致可分为三类
(1)解决问题
很多人都说迷茫就该读书?但读什么书?达到什么目标?解决什么问题 是需要你考虑的。
你需要有个明确的目标或需求,再去针对性地选书。
比如我在去年九月份秋招的时候找工作,我想补充一下关于求职面试方面的书籍,所以我就买了《沟通圣经》,学习了其中关于求职面试的部分。
又比如说,去年刚开学感觉自己体重飙升想要健身减脂,于是在查阅相关资料后我选择了这本《施瓦辛格健身大全》,以此来系统地学习健身知识。
练习写作我也同时参考了《华尔街是如何讲故事的》,《麦肯锡写作法》这两本书。
(2)求新知
求新知可以理解为补充自己的知识体系,扩展知识广度。
比如你的专业可能是营销,读一些心理学领域,语言学领域的书籍可能会扩展你的知识广度,让你获得更多的灵感。
学习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你解决问题多一个纬度。
(3)加深专业知识
读自己所在行业的专业书籍,打造知识深度。
工作以后要想迅速入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那么就可以找一下相关领域的经典书籍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学校要想专业有所建树,也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书籍打造知识深度。
③四个选书途径。
知道从需求出发这条基本原则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有哪些途径或方法可以找到靠谱的书。
(1)名人背书推荐
通常优秀的人都会推荐优秀的书籍。
比如你想了解心理学领域,那么你可以查找一下这个领域的大牛推荐的书单,如李松蔚老师、采铜老师的书单推荐。
看看专业领域的大拿推荐的书单,一来大拿水平较高,能被他认可的书大概率算得上好书。
二来是其推荐的多为经典的好书,多是入门教科书级别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书。
(2)靠谱的网站
在我实践过的网站中比较好的有知乎,豆瓣,读书类公众号。
知乎是比较好的垂直类搜索引擎。
如搜索关键字管理学书单,就会看到许多知友推荐的书籍啦!
知乎和果壳网曾经联手举办了推荐你所在领域的入门级的好书活动,有很多领域的牛人都参与了分享。
大家也可以把这份书单当作水平领域的参考。
豆瓣
如果感觉别人推荐的书信不过,可以登录豆瓣输入书籍名称查看其评分和用户评论,基本上在7.5分以上算好书,8分以上很好,九分以上就算得上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了。
另外豆瓣的推荐机制和豆列也非常好用。
比如在豆瓣搜索《语言学的邀请》这本书,往下翻过评论区就能看到豆瓣的同类好书推荐
再往下翻你就能看到一些豆列推荐,通常被人收藏多次的豆列都很不错。
微信也是一个垂直领域类的搜索引擎,通过微信公众号查找一些优秀的读书类公众号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读书清单有一部分也都是来自公众号推荐。
(3)以书衍书
一本好书推荐的书籍或是参考的书籍一般都非常不错,比如查理·芒格先生的《穷查理宝典》和曼昆的《微观经济学》同时提到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那么这本书很大可能是经济学方面的经典好书。
(4)靠谱的背景
拿到一本书可以注意三个细节。是否是靠谱的作者?靠谱的出版社?出版版次?
靠谱的作者如何判断?
查看作者介绍,是否具有相关学术背景?是否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比如《心理学与生活》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耶鲁大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心理学领域绝对教科书级别人物。
至于靠谱的出版社,只要不是特别小众的出版社都蛮靠谱的,各个出版社的图书差异不大。
再版版次也是判断好书的一个标准,如果一本书被出版社一版再版,那么它很大可能性是经典好书。如《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社会心理学第11版》。
说的比较多,总结一下。选书前先Pass掉误区,再Get一条中心法则,接着关注四条选书途径。
逻辑图来自ProcessOn,昨晚刚学会的。
历史文章:
最后说一句: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方法好不好用还得自己不断尝试,不断试错。其实自己大学买了很多书,但有三分之一是一点没看的,只有不断试错才会形成自己的选书方法,人不也是这样成长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