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没有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梳理了,这段时间一直忙于春节和节后工作的问题,怠慢了。今天难得清闲,那就把这段时间看到的和想到的一些问题一并拿出来作为记录。
简单还是复杂
前段时间在做口罩相关的产品,一直在纠结产品的形式感,是轻薄化的单一功能,还是体量大的多功能产品,在产品多样化的时代,我只能说,没有哪一种产品是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那么产品的形式则取决于受众是谁。我们以口罩为例,例举目前市面上的几种类型口罩:
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一种口罩,定位大众用户,不分年龄层,功能和效果最为单一和一般,价格也最为便宜。
日本这款产品主打的是简单潮流,与第一款不同的是在外观和工艺上的处理更为考究,整体方向不同,但是也适合绝大部分人群
在单一功能口罩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的增加,诞生了新加坡这款抽风口罩,不过该产品的定位还是较为普世化。
紧接着就出现了,在潮流时尚口罩上增加抽风功能的产品。
上述四款产品可以很好的看作是产品的演化路线。大众——细分审美——增加功能——细分审美加功能。不过接下来出现的产品则进行了较大的跨越:
这款定位于科技和潮流的口罩,功能繁多,产品一改以往的轻量化,变成了体积较大的形式,很明显,这是针对细分市场的产品。
其实起初拿到这个产品的时候我是排斥的,当时冒出的一改想法是:这个产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明明是简单的防霾功能,该产品却由于体积过大,不利于用户携带。
后来我想了下,或者由于我本身并非该产品的目标用户,该产品的用户是聚焦在哪些潮流,乐于展示的人群,大概也就会忽略不便携带这个属性吧。
口罩类产品针对细分市场还推出了上图这款产品,专门针对粉尘环境下作业的。
设计产品传播话题点
第二个问题是来自一篇市场营销的文章。里面提出了一个观点,倒是蛮有意思的:我们很多时候在策划产品的时候都会针对某一个细分市场,从而描绘出该细分市场的用户画像,用户画像是这个细分市场用户的一个集合体,这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做市场推广的时候,就需要明确该细分市场是否具备”相互参考意见“
比如你把同样的企业软件推销给同一地区的10个中小公司,表面上看是进入了“北京市创业公司办公软件”这个细分市场,但只要不同公司的人在使用办公软件时不相互参考意见,这就相当于10个市场。
同样,一个O2O公司上门修电脑的服务看似聚焦在了几个北京市高端白领小区,但是我相信,几乎没有什么小区的白领,会在“怎么修电脑”的问题上,跟隔壁邻居交换意见。这就意味着,一个小区有2000个家庭,你可能进入了2000个市场,而不是1个市场。(而如果是对写字楼、公司进行推广,就算是市场聚焦——你电脑坏了不知道怎么办,可能会跟邻桌的人交换意见。)
“为什么这样不行呢?为什么我们要聚焦一个市场,而不能直接这么铺开面砸钱呢?”因为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一次性支付所有营销活动的开支,任何的营销必定依赖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和杠杆力量。也就是说,经过初始的营销刺激之后,消费者能够开始变得主动讨论、主动推荐。回想一下,当初我们买手机时,是否被周边的朋友所引导。
那么这里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产品策划阶段,需要考虑到产品传播的传播点。小米靠知识普及将第一批用户变成了手机专家,进而有了与周围人炫耀的资本。
以上就是这段时间比较关注到的两个问题点,没有做很深的了解,下次有新的观点,再做继续补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