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还是提笔。生活需要仪式感,即使很多时候仪式感并不能改变生活的内容,但借此梳理心绪,清洁心扉,也是值得。在读研之前,我一直有写东西的习惯,在每个辞旧迎新的除夕之夜,在每个所爱之人的生辰之日,在每个不愿遗忘的动人瞬间。可是现在,这种习惯逐渐被口头上的忙碌,身体上的懒惰,心灵上的不知节制以及才华和思绪的退化断篇所扼杀,我的生活越来越缺乏仪式感,空洞的快乐和不知所云的追求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我渐渐习惯,被说服,最后陶醉其中。突然惊醒是在很多对自己失望的瞬间,当我发现在中学之前我读的书已经占了读书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并不是在说少年勤奋,只是觉得后来庸碌;当我发现自己再也写不出和高中时一样漂亮的钢笔字,并不是感怀青春,只是怨自己忘了初心;当我发现自己再没有一技之长,琴键和音符飘走,八卦替代书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被莫名其妙的社交软件侵占,而我却甘之如饴,并不是在抨击时代,只是怨自己无知无为。
很久了,我沉迷于分享式生活,美其名曰行走和记录,渐渐习惯于写不到三句话的配图文字,在这种表面的充实和满足感中抛下了真正的诗和远方。我忘了,诗是自己读,远方在瞳孔里比在胶片中更美,生活是好好的活给自己看。
也有很久了,我对物质的东西越来越迷恋,从各种美味的食物,漂亮的衣服,精致的物件,到未来的种种筹码。我为此烦恼也为此振奋,我说不出这是好是坏,或许需要找一个度,恰恰好的物质欲,恰恰好的快乐。
假期见了许多朋友,大家在一起很开心,我怀念这种纯粹简单的快乐,突然对友情生出极大的向往,曾经每刻都拥有这种简单的快乐却不自知,只盼长大,如今竟成了频频回首的成年人,只想说珍惜人生每一阶段的独特馈赠。
旅途中无意间在住的地方读到余杰的《沉默的告白》,里面有一篇《松子煮的茶》,字字句句写到心坎里。久违的阅读的快乐,心存感激。
“据说,用山泉和松子煮的茶可以医愁,可以忘忧,可以看见秋色,可以听见秋声。然而,现在已是秋天,满眼的秋色,满耳的秋声,满眼落霞与孤鹜,满耳松涛与鸽哨。我对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我本来就在松林里,不必喝松子煮的茶。而在都市的你偏偏不愿意喝。你说,忘忧又能怎样呢?忘忧之后的空白,也许更加不能承受。也许忧愁本身就是生命的支点。”
有忧愁,更有忧愁之后的快乐。这些反省的字句,是我能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观念上清醒,行动上节制,做一个内心真正幸福的人。
写在第二十四个 九月初七 2016 1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