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比语言更有力

 贵州都匀  杨海琴

        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能听到各类部署会、动员会,“抓落实”“求实效”的强调和要求声音不绝于耳。“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句朴实的话,正是体制内工作最鲜活的“行动哲学”,比起反复强调要求,不如带头迈出脚步;比起层层传达指令,不如亲手破解难题。从机关科室的日常协作到基层一线的为民服务,事实证明都行动才是最好的“动员令”,实干才是最硬的“通行证”。反观工作中一些推进缓慢的事情,往往问题出在“只说不做”上。比如年初制定工作方案时,有些同事总爱围着会议室讨论“框架怎么搭”“表述怎么写”,可方案出台后,却把“跟进落实”抛在脑后,等到检查时才慌忙补材料、填表格;有的干部下基层调研,提前打好招呼,走规定路线,听取准备好的汇报材料,看似“深入基层”,实则“走走过场”。这些情况不仅没推动工作,反而让群众有了“政策说得好,落实不到位”的抱怨,也让同事之间产生了“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消极心态。其实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群众看干部,不是看说了多少,而是看做了多少;同事看榜样,不是看职位有多高,而是看能不能带头干。

        我们每天面对的工作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份份文件、一次次接待、一个个诉求。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恰恰需要“做出样子”的坚守。其实,真不用刻意去喊“担当作为”,只需要在面对材料和数据时多核对一遍细节,避免出错;也不用刻意去说“我为群众”,而是在办事中多问一句“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减少群众麻烦;更不用刻意去强调“团队协作”,而是在同事忙不过来时主动搭把手,分担任务。这些身边的小事,汇聚起来就是“行动的力量”。与其强调“抓落实”,不如把工作脚踏实地往前推进一步;与其宣讲“为民服务”,不如在群众需要时尽心尽力。这些“做出样子”的行动,比任何响亮的口号都更有力量,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岗位上实现价值,让群众满意,让工作出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有些话,说的很好,五彩缤纷,描绘的事情的样子也很美。但转瞬即逝。 一个人,给别人的承诺很美好,而且经常许诺,但并...
    木子沐阳阅读 4,531评论 0 1
  • 这几天一直在思考给老板公司做什么样的分享,初步是想从情绪入手,但讲专业人们肯定现在不想听,游戏的方式又没找到合适的...
    杨芬聊优势阅读 1,449评论 0 0
  • 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国发〔2025〕11号),为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
    zzcccccc阅读 34评论 0 2
  •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
    Holiday21阅读 1,196评论 0 1
  •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民生...
    妞转乾坤阅读 87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