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存栏量来看,2020年全国肉牛存栏7685.1万头,较2019年增长687万头,同比增长9.82%。2020年全国种肉牛存栏22万头,较2019年增长3万头,同比增长15.79%;能繁母肉牛存栏12.6万头,同比2019年增长1.7万头,同比增长15.60%。
从产量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肉牛产量达698万吨,较2020年产量增加25.55万吨,同比增长3.80%
从进出口来看,中国是全球牛肉重要的进口国之一,牛肉进口数量远大于出口数量。进口方面,据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中国牛肉进口量约为291.2万吨,较2020年进口量增加79.08万吨,同比增长37.28%。从各省牛肉进口量来看,2021年牛肉进口主要省份为上海(47.58万吨)、山东(38.46万吨)、天津(26.08万吨)、广东(25.90万吨)及江苏(15.53万吨)。
出口方面,据USDA数据,2021年中国牛肉出口量仅为1.7万吨。从进口来源来看,2021年中国牛肉主要从巴西(85.86万吨)、阿根廷(46.51万吨)、乌拉圭(35.52万吨)、澳大利亚(16.28万吨)及美国(14.39万吨)等进口。
二、 近年肉牛产业政策简析
在当前国家实行的规划体系下,十四五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会进一步编制各类专项规划以细化落实十四五对特定领域提出的战略任务。从国家肉牛产业政策层面来看,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颁布的《“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在肉牛方面将重点实现千亿产值打造目标。农业农村部将实施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坚持稳定牧区、发展农区、开发南方草山草坡的发展思路,推进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牛肉自给率保持在 85% 左右,牛肉产量将稳定在680 万吨左右,肉牛养殖业产值达到 9000 亿元。
进入2022年1月,各省(直辖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相较于阐述政府中期工作目标的五年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则更聚焦于短期具体工作目标。通过梳理主要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肉牛的表述,肉牛产业重点发展省份主要为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东北区域。除此之外,中原、西北和西南区域相关省份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肉牛产业。
三、 肉牛产业区域演化简析
通过对于产业政策的梳理,不难看出,肉牛养殖优势区是各级政府施行支持政策的主要层面。整体来看,肉牛养殖区域演化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涉及区域资源禀赋、交通运输、消费市场潜力、城镇化水平、环保规制、农业技术及产业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
从肉牛产业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中国肉牛养殖布局的地理转移现象十分明显。在肉牛种业方面,随着时间的发展,东北及西北地区的种牛优势逐渐减弱,能繁母肉牛和种肉牛逐渐向内蒙古地区集中。2020年,内蒙古地区能繁母肉牛存栏5.53万头,占全国比例为43.94%;种肉牛存栏9.88万头,占全国比例为44.83%。
从肉牛养殖方面来看,国内肉牛主产区逐渐从中原优势区转移到东北、西北、西南等优势地区。具体分区域来看,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之一,饲料资源丰富,有一定的养殖成本优势。无论是在肉牛产能还是牛肉产量,东北地区各省均位于全国前列,其在我国肉牛产业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西部地区(西南、西北)肉牛养殖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与中原地区和东北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更接近人口多、牛肉消费量大的南方,其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优势开始凸显。中原地区肉牛产能优势地位近年来逐渐下降,但依托其快速发展的屠宰加工产业,牛肉产量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中原地区应聚焦于提升消费市场潜力,积极增强区域内牛肉市场消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