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问题:“大城市承载不了肉体,小地方无处安放灵魂。”(小城市安放得了知青,大地方承载不了慢活。”)
已知条件:“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还是可以深入挖掘一些东西出来的,不知道是哪位整理出来的还是先前之辈写就的?暂且不说,本人绝对不算是外貌协会成员。但就美国什么什么调查研究表明,男人看到好看的女人是几乎百分之百的情况下,愉悦心情舒畅肯定的。至于增长不增长寿命,长期会影响吧短期就…正如你在听到一个人的声音后大致有个脑海印象,简称“脑补印象”,虽然是我觉得但你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吧哈。皮囊太实在也太“刻骨”,有些皮囊讽刺意味,过于真实引起毛孔极度不适。所以,叫好康的小姐姐和极具少年感的少年。这样可以理解了,皮囊确实不屑,但有关于青年青春,借用道连格雷的画像的格雷与魔鬼做的交易说,为绝世美貌可以出卖灵魂,假如本就是一个不怎么有趣的soul
求生存境况:假如说,大刘的三体中的理论同样适用于现实生存状况,那么,就是大爆炸层面的技术换言之就是物质层面的消费和信息大爆炸,人为的增长了自己的欲望和消费自己可耻吗?我一直觉得做那个内心不受他人影响的保守自我派,就已经很难得了。我倒觉得视频化和表情包走网络世界,并非是好事但绝对不是件坏事,至少我们从一开始踏入网络那边的世界,就应该做好准备迎接这轰屏烂炸似的表情包时代到来以及动态图gif和泛娱乐化的所有“网络产物”。总感觉,我们这个社会并不仅仅看上去如郝景芳《北京折叠》笔下的三个(社会)空间维度和(作息)时间维度,应该说,人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互为补充的关系。小生态小系统,大生态大系统,社会明显就是生态系统工程。每个小人物组成的不是个体了,而是欠缺果断的人。怎么个果断法,可以断开(暂时也可以)和社会的联系吗?例如过一过金子由纪子的《不持有生活》,或者尝试轻断食减肥法一样的断舍离(跟不跟这个潮流法,其实没啥大不了。就是个理念而已
人有三种属性都知道,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每个人也都在不同层面经历着事情的真相和不真,比如物质层面的东西其实不一定非得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之后,才能谈精神交流!!(谁规定精神交流得建立在物质丰富的基础上呢?只能说是物质在前,精神崛起晚起罢了,充分不必要条件意思就是温饱小康程度即可,想要达到物质丰富浪费的时间不用太多,而精神交流则可以穿透物质直达瞬间。日本社会的低欲望,究竟会发展成什么样子?确实哈。
提供方案:
一,隐居是很难的,得有足够的钱,还要有时间。所以当年曹操想在安徽老家弄个后园子,钓钓鱼,过过乡下日子的理想愿望,就在有钱但没时间的两男下,跑没了;再如在一个单身公寓与猫相伴,其实也算是极致的体验,张爱玲的公寓记趣记高中读过之后,就让我对公寓莫名有了好感,焉知趣事发生在公寓阳台可能性当年为百分之七八十而现在发生在网上的能真正引起思考的小问题有几?故隐居那是变味了的的确确如此,当年可不这样。
二,依靠网络平台,依赖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已经是很多很多人在做了。文字和音乐记录,二次元文化真的是很多人觉得现实找不到一些东西,主动逃避三维进而选择降维到二维,也算是网络隐居?不得而知,叫网络养老岂不形象极了啊哈,我虽然也觉得嘲讽十足,不过尔尔
三,应该还会出现新新人类的一个群体,我不知道何时会出现?但我预测下一次出现时,将会出现的影响譬如法国六七十年代学生运动或美国五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文化,我在想我能不能看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