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自尊的孩子是自信的,体现在有信心把事情做好。
相对的,低自尊的孩子是自卑的,认为自己没能力把事情做好。
自尊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学习能力、社会能力、运动能力、身体相貌。
从小学开始,孩子会整合自己各方面的自尊,对自己形成一个总体自尊。
对学生而言,学习自尊占很大的比重。
研究发现,高学习自尊和低学习自尊的孩子,在面对学业的成功和失败时,有明显不同的解释。
拥有高学习自尊的孩子习惯将他们的成功归因为能力,认为能力是可以不断增长的。
而将失败归因为那些可以改变和控制的因素,例如努力不够或者困难的任务。
因此,这些孩子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会采取勤奋、坚持的学习方法。
此外,他们也会专注于学习目标,在碰到困难时,会通过增强自己的能力和寻找如何解决的办法。
(归因:为行为的原因做出解释)
而低学习自尊的孩子会认为他们失败了是因为能力不行,成功了却是其他外部原因比如运气好而已。
他们认为,一个人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不会通过努力而得到提高。
所以,当一个任务有困难时,他们还没开始真正努力,就说“我不行”,至此,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他们不会专注在学习目标上,而是专注于表现目标,即只想得到好的评价,避免负面评价。
自尊和表现是双向影响的,好的表现促进自尊,而自尊又促进好的表现。
那么,如何帮助“习得性无助”的孩子呢?
先确保良好的亲子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帮助孩子实现目标。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做到情绪上包容,行为上提供具体帮助。
其实,最开始孩子都不怕犯错,也不怕困难的。
是因为我们大人的状态和观念影响了孩子,比如一犯错就责骂批评和过分强调聪明而忽略了孩子的努力过程。
ps:
不同的归因习惯也就是不同的思维习惯,这会影响成绩,但不是说,成绩只受这个因素影响。[/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