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现在的年没了年味……
跟记忆中的过年相比,的确是少了好许年的味道。
小时候,过年那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期盼,是三十那一桌平时里不能想的佳肴,是眼巴巴地等待着初一天亮时母亲放在床头的那一身新衣新鞋。是初二去舅舅家串门的喜悦。是爆竹声声中除旧的欢腾雀跃,是父母给的压岁钱哪怕只是元角票……
而今,高速免费、春晚吉庆、明星恭贺、千里返家、手机拜年、微信祝福、烟花烂漫、名车豪宅。当三十只是一种习俗的方式,当麻将成为了主题,过年——当然就只是一年一度集体大假的活动了……无非就是吃吃喝喝、聚聚会会。
然,过年却不能丢弃,因为这是传统的文化底蕴。过年是一出中国文化的全本戏,是一出真善美教育和传承的全本戏,是中华民族基因性的精神活动总集,是华夏子孙赖以繁衍生息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暖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准宗教性质的体统。它是岁月又超越了岁月,它是日子又超越了日子。它带有巨大的迷狂性和神秘性,这种迷狂和神秘,可能来源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源头。
也可以毫不掩饰的说:过年是一种信仰。因为这是炎黄子孙特有的文化遗产…不论在哪里,只有在这时才发现自己是龙的传人。
于是我想对抱着手机,拿着上了四位数字压岁钱且吐槽春晚,埋汰过年的孩子说:再没年味的过年那也是过年,因为这是传统更是信仰。因为这是华夏文明的传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