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教导我们在家里如何孝顺父母。在家和父母一起渡过的日子却很少,小的时候,不懂事,不明白“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如今,远离家乡父母,听不到父母的责备,如何“须顺从”?“冬则温,夏则凊”古人能做到这点,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然而现代生活条件也不需要我们这样做了,但是否能够想到冬天父母居住的地方冷吗,夏天他们热吗?“身有伤,贻亲忧”,保护好我们自己的身体也是孝敬父母,因为儿行千里母担忧,当我们过量饮酒时是否想过父母呢?当我们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时是否想过父母呢?“亲有疾,药先尝”,这一点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们无法做到,但能否常打电话,问候他们的健康,过节常回家看看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离开家庭后如何与长辈相处。这正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知道的,因为不管是领导,还是师傅皆为长辈,比我们早来几年的员工,虽然年龄比我们大不了多少,但我们仍然需要尊重他们。“称长者,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这点要求我们做得不错,经常听到“师傅好!”,“师兄好!”,“领导好!”,但当我们成为技术骨干,是否仍能做到不在长辈和尊长面前显示自己的能耐呢?“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这看似细小的礼节,在现代文明的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怎样慎言慎行。“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是教我们养成良好的、规律的作息时间,这是为人处事的基本,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精、气、神。“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一点尤为重要,少量的饮酒能够怡情助兴,但控制不住,一旦酒醉,丑态毕露,酒后驾车对社会的危害不容忽视,因此饮酒还是因人而异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路从容镇定。“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教导我们在进入房间时,一定要先敲门,不要蹑手蹑脚,是否有人没有注意到这些小的细节呢?
《弟子规》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诚信为先。“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教育我们要言而有信,做不到的事就不可答应别人,做个诚实的人,欺骗或夸大都是不可以的。工作中更需如此,诚信要求我们实事求是,诚信是与同事顺利交往的保证,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这是在讲怎样才能做到诚信,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不了解时,不可轻易传播。正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三人成虎。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有博爱的胸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爱你的亲人,爱你的朋友,爱你认识的人,爱你不认识的人,爱山,爱水,爱动物,爱一切生命,这就所谓的天人合一。那么怎么爱别人呢?“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就是“己不所欲,勿施于人”,在要求别人之前,先要求自己,这就是对别人爱。爱的另一种方式,就是报恩。“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博爱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生活的洒脱。
《弟子规》教导我们交结什么样的朋友。用两个字来说,“亲仁”,就是亲近仁者,选择有仁爱的人交朋友。“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真正的仁者是不会花言巧语、口蜜腹剑的,他们往往是率真的,直言不讳的,可是我们有多少人能分辨出谁是仁者呢?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朋友对我们的帮助是无限的。
《弟子规》教导我们要德育与智育全面发展。德、智、体全面发展是我们现在的观点,但古人早就重视“力行”与“学文”的关系了,即如果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品格、德行,不懂得在实践中历练自己,而一味地只顾埋头读死书是没有用的。“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讲得就是“力行”与“学文”的辩证关系。
《弟子规》本是对孩子们的要求,细细品味,蕴含着人生的重大道理。时代变了,生活条件与古代有天壤之别,但孝、悌、谨、信、爱、仁这些道理是不变的。近些年来,社会开始重视经典国学,让我们一起携手,从《弟子规》开始,重温国学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