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说,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有力量追求更高层级需求的满足。
越低层级的需求越强烈,但也更容易被满足。
叔本华说,人就是一团欲望,欲望被满足就高兴开心,欲望不满足就失落。
有需求自然就产生满足需求的欲望。
看起来需求和欲望好像是一码事。
果真如此吗?
并不。
需求和欲望并不是一码事,只是有时候它们很像。
需求:是指人们在生活中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比如人们对食物、水、住房、医疗等的需求,这些是维持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要素。
欲望:更多地是指人们内心对于某种事物或体验的渴望或向往,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和心理因素。例如,想要拥有豪华跑车、名牌服装,或是希望体验奢华旅行等。
那如何区分什么是需求什么是欲望呢?
需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有限性。人类的基本需求种类是相对固定的,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且在一定条件下,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暂时稳定。
欲望:则具有较强的无限性和多变性。一个欲望满足后,很容易产生新的欲望,而且欲望会随着社会环境、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用最简单的话就是:
必须得有的是需求,可有可无的是欲望。
吃饱饭是需求,吃满汉全席就是欲望了。
一直存在的是需求,时有时无的是欲望。
每天都要有饭吃,这是需求,一天不吃饿得慌。今天你想吃饺子,就是欲望了,因为明天你可能就不想吃这个了。
刚需肯定是需求,非刚需就是欲望了。
让正常人尊重你,不拿你当傻子,这是需求。人在社会上立足,基本的人格是要被保证的,否则,你就会被排除在社会之外,往根上说,你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所以也是刚需。
让每一个人都拿你当大爷供着,就是欲望了。社会是一个互助群,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人是其他人的主宰。有这种想法的人,基本思想还停留在奴隶社会。这种狂妄的欲望是智慧失控的表现。
所以,需求主要源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本能以及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基于维持生命、保持健康、参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欲望则通常是由个人的价值观、心理需求、社会比较以及外界的刺激等因素引发。比如广告、社会潮流等都可能激发人们的欲望。
当然,欲望并不是都是坏的。
合适的欲望是推动个人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强有力的动力。
但过度的欲望、扭曲的欲望,轻则给个人带来精神上的痛苦,重则成为社会的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