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快入园了,老母亲甚是担心她的情绪无法安放好,只要是一看见比她小好多的,就喜欢上去一把抓住人家,我试图多次问过她,是喜欢小朋友呢?还是不喜欢呢?一开始她还小,不明白喜欢的意思,后来渐渐大了,她明确告诉我就是不喜欢,看见书里面的小宝宝她也十分不喜欢,抓抓挠挠,对此,我告诉过她,不喜欢你告诉我,不要打人抓人,但我还是很不放心她参加那些群体性活动。
今天看的书是《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了冷静法则,我在反思我自己以及和帮助我们带孩子的姥姥身上都存在什么问题。其实,每当发生类似的打人事件的时候,我们总是第一时间呵斥孩子,质问她你为什么打人,然后作为家长抹不开面子总是当面训斥自己的孩子,让孩子道歉,这种时候孩子通常死活不道歉,而且她感觉她也掉面子了,那种无法安放的情绪她不会表达,她只能反过来抓挠家人的头发等。
她为什么屡教不改?咦?上面我教她怎么做了吗?其实并没有,每次发生这种事,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只有情绪的纠缠,并没有真正地给孩子指出来哪里错了,设定边界,不可以这么做,如何关注被打的孩子,如何处理好小孩子间的人际关系。我是一个糊涂的妈妈,对这些问题今天才来思考。
如何运用冷静法则呢?比如说打人的时候,作为监护人发现了,需要明确地立马制止,告诉她不可以这么做,告诉她,我明白你生气的感受,但是我们要靠说话来解决问题;然后,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让你生气;再次强调不可以打人,告诉她,我们需要去另一个地方冷静一下,然后,需要去关注被打的孩子有没有问题,告诉他们,我们一会回来。然后,再来说如何解决情绪背后的起因,比如说因为抢了玩具等,同理心,告诉她理解她的感受,知道她喜欢这个玩具,但是因为这个就打小朋友对吗?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对。询问下次发生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做?还会不会打人?一定要让孩子想出解决类似事情的答案。然后再强调不能靠打人解决问题。再同理心,让她想想被打的人是什么感受?她可能会讲伤心等,你们就不能再一起玩了。再询问下次生气怎么办?告诉大人。然后给予鼓励,相信她会这么做。表达爱意。让她去看看被打的孩子。
看完这段,我发现我们直接在用感性解决问题,我的方向一开始就是错的,我并没有在类似的事情上给她指引,没有告诉她如何解决类似的事情,她一个小孩子她怎么会知道这么复杂的操作,只能是引导她思考,学习。问题孩子的背后,十有八九,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时常反思一下我们自己,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