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电天体物理学所研究的天体包括:太阳,太阳系天体(特别是木星);银河系中的超新星遗迹,脉冲星,射电星,电离氢云(HⅡ云),分子云;河外射电源,如类星体、射电星系、邻近星系中的电离氢区(见电离氢区和中性氢区)和星系核等。有些射电天体具有非常独特的辐射特性,涉及特殊的物理问题。侧重于研究和解释各类射电天体的辐射特性,关于它们在演化上的联系,还只有一些设想。
太阳和行星
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射电恒星。太阳的射电是从太阳大气中的色球和日冕中发出来的。除了宁静太阳射电和与黑子活动有关的太阳缓变射电外,有时伴随着光学耀斑出现强大的太阳射电爆发。有的爆发可持续几个小时,射电辐射总能量约1037尔格。这些爆发一般可用 0.1~10兆电子伏的高能电子在黑子区磁场内的回旋加速辐射或同步加速辐射来解释。大爆发常伴生太阳宇宙线,发射大量等离子体云,干扰行星际空间和地球环境。同时,我们在太阳上确实观测到某些等离子体辐射:电子束和等离子体激波通过太阳大气时产生强大射电(米波Ⅱ型和Ⅲ型爆发)。因此,在高能粒子加速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研究上,太阳是检验理论的一个理想的“实验室”。木星射电在行星物理研究中有特殊的意义(见行星射电)。航天器的直接探测表明,木星也有磁层。而射电观测发现,分米波到十米波的射电(包括背景辐射和爆发)起源于磁层内相对论性电子的同步加速辐射;十米波以上的射电爆发,又和木星的一颗卫星──木卫一的轨道位相有关。可能是木卫一在绕木星的轨道运动时,有时扰动了磁场,引起这种调制作用。对木星大气中氨和其他分子的射电谱线的观测和研究,则为行星大气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