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实践要求,带头扛牢政治责任,带头抓实学习教育,一体推进学查改,以“常抓不懈、常抓常严”的姿态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深学细研夯根基,铸牢理论 “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从延安整风时期 “改造我们的学习” 的深刻号召,到新时代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的战略部署,学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锤炼政治品格、砥砺优良作风的必修之课。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需要,更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一方面,要以 “钉钉子” 精神逐章逐句研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原文,精准把握 “严禁公款吃喝”“严控会议规格” 等具体要求背后的政治考量;另一方面,要从党的百年作风建设历程中探寻规律,深刻领悟 “徙木立信” 典故里蕴含的刀刃向内、自我革新的政治勇气。在学习实践中,需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领学促学作用,用好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载体,通过交流研讨、心得分享、思想碰撞,推动党员干部在学深悟透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唯有在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的探索中,才能不断筑牢作风建设的坚固堤坝,将学习成果切实转化为 “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的政治自觉,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严查深剖挖病灶,找准问题 “症结处”。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松一篙则退千寻。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隐蔽化、变异化的新特征,电子红包、快递送礼等“指尖上的腐败”考验着监督执纪的穿透力。广大党员干部需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从一顿饭、一张发票、一次调研中捕捉作风问题的蛛丝马迹。在日常监督管理中,建立 “负面清单” 对照机制,既紧盯公款吃喝、超标接待等显性问题,又深挖改头换面、潜入地下的隐形变异现象;既检查制度执行的刚性,又剖析思想根源的漏洞。自我检视时,秉持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的态度,勇于 “揭短亮丑”、敢于 “刀刃向内”,不仅直面自身问题,还能坦诚帮助同志发现不足。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同样关键,借助 “入户联心”“咸茶议事” 等贴近民生的机制,主动倾听群众的 “急难愁盼” 与 “肺腑怨言”,以显微镜般的细致查找问题,用放大镜般的审视深挖根源,让作风顽疾无处藏身,为精准整改提供有力依据。
真改实治提质效,激活发展 “新引擎”。“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查摆问题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把正确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整改落实是作风建设的 “最后一公里”,若对问题避重就轻,止步于纸面学习、表面检查,无疑是放任 “小恙” 演变成 “沉疴”。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破除 “过关交卷” 的侥幸心理,以清单化管理为抓手,明确整改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构建 “发现问题 — 整改落实 — 效果评估 — 制度完善” 的全链条闭环机制。在整改过程中,坚持 “当下改” 与 “长久立” 双轮驱动,推动问题解决从 “个案突破” 向 “类案治理” 延伸,实现工作质效由 “局部提升” 向 “整体跃升” 跨越。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标尺,以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的实干精神,从细微处破题、在关键处发力,将作风建设的触角延伸至 “八小时内外”,打通服务群众的 “最后一公里”,确保问题清仓见底、整改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