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悠远而重大的事。我相信大家一定还记得《三国演义》里面的三大战争之一——官渡之战吧。
这场战役虽然很重大,但是它的开始却并不是那么重大,往往大事的开头都是小事引起来的。下面我就跟大家讲讲这个遥远的历史吧。
我们都知道,小霸王孙策的声望很大,虽然比曹操略逊一筹,但也是响当当的一个人物,曹操也不想与他牵扯,就把自己女儿嫁给了他弟弟,但他还不满意,想做大司马,曹操当然不同意,孙策从此记恨心头,一直想找一个机会报复一下曹操,而曹操和袁绍割居一方,而且双方势力越来越大,都想一统全国,所以必须消灭对方。终于有一天孙策与袁绍商量好了要共同打曹操,可谁知一个“神仙”竟把孙策弄的团团转,那“神仙”叫于吉,治好了很多人的病,而孙策不信把他杀了,自乙也死在于吉鬼魅的阴影之下。孙策一死,也只有孙权能继承王位了,孙权却不如孙策那样英勇能干,虽然他的手下个个精明能干,却还是因为曹操给他“大将军”这个封号而背叛了袁绍。
公元200年,这场夺权之战真正的开始了,袁绍拥兵70万南下,进攻许昌,想一举灭曹操。不久,袁绍带兵渡过黄河,直逼官渡,跟曹操主力(曹操当时只有兵力7万)决战。那时袁绍不管是在兵力、粮草、占有地盘等方面,都大大优于曹操,但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有不太会用兵,也对谋士猜忌多疑,屡误战机。田丰、许攸两位谋士费尽心思出计于袁绍,可袁绍总因个人问题而不理他们的话。曹操则与他恰恰相反,雄才大略,多谋善断。曹操采纳许攸(原本是袁绍谋士,后因遭袁绍猜忌改投曹操帐下)的建议,出奇兵偷袭乌巢,放火焚烧袁绍的粮草,致使袁绍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曹操趁此机会,全线出击,歼灭袁绍的主力。最后曹操以少胜多,而袁绍只带了800名残兵败将渡过黄河,逃回河北。
这个故事还沒有真正结束,袁绍回去以后,刘氏想立袁尚为嗣,袁尚也在袁绍面前逞能。袁绍回去后不久,又带20万兵去攻曹操,袁尚为了逞能第一个出马,杀了对方一个人。因此袁绍在死之前说立袁尚为嗣,袁谭不服,就打袁尚,兄弟一战事就大了,袁谭打不过就降了曹操,仨他并不是真的降了,而是想先杀袁尚,再杀操,可这一切曹操早就识破了,因此志尚、袁谭最后都死于曹操之手。
读完官渡之战,我对替解决曹操燃眉之急的许攸肃然起敬,也对曹操在人马匮乏的情况之下,以少胜多,打败拥有七十万大军的袁绍由衷的敬佩,同样对田丰的料事之准大为赞叹:田丰在狱中闻袁绍兵败笑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些人和事也让我明白了,面对强大的敌人,我们不能不战而退,要知道,在强大的敌人,也会有破绽也会有致命的弱点。在危险面前,我们不应该手忙脚乱,而是应该沉着冷静,思考破敌的方法。 因此我们要像许攸一样,在火烧眉毛时冷静下来,面对强敌不服输。
在官渡之战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是个没有主张的人,因此谁都不听,或谁的建意都搅在一块把事情越弄越糟,也总因为自已的情绪而断定一些事。在战争中也有关于袁绍之败的一些小故事,在这故事中,轻敌表示的最严重:许攸让曹操偷袭乌巢,田丰观天,知乌巢有难,报袁绍,可绍不信,这次乌巢被烧还有一个原因:袁绍不会用人,守粮草的人是一个爱喝酒的人,而袁绍轻敌就在这两点1田丰的话他不信,证明他觉的曹操没那能力;2他不派精兵守粮草是因为他觉的一个嗜酒如命的人都能够足已对付曹操了。粮草相当于他们的生命之源,而生命之源却防的毫不强固,可见袁绍多么轻敌。袁绍的想法也与曹操截然不同,当时他起兵伐操认定自己一定能胜的原因就是觉的自己人马够多,不管对方的兵多么精,都抵挡不住浩瀚的人群洪流。
说起曹操,大部分人对他的评价都是奸诈。而忘了他也同样是东汉一代甚至是我们的英雄。战中的曹操也是冷静而沉着的面对强大的敌人,毫不畏惧,也不忙乱。用自己的判断力,得出了在什么样的场合,采用什么样的建议,最后用一少胜多的收场方式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在生活中,虽然有很多像袁绍这样的人,取得一些小成绩就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完全把别人的话当做耳旁风,只听一些小人的话,最终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但也有许多像曹操这样的人,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不听信于小人的话。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做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无不胜,成为大家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