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了一个非常好玩的视频,想发出去引爆朋友圈,但结果朋友圈一点反应都没有,别说引爆了,连转发的人都没有几个。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没有引爆?为什么六度空间理论(即在人际脉络中,要结识任何一个陌生朋友,这中间最多只要通过五个朋友就能达到目的)在这里就失效了呢?
其实,不是六度空间理论失效了,而是这个人没有找到引爆点。
举个例子,罗永浩发布了最新款的锤子手机,整个发布会一如既往地精彩。但是,他的手机发布会却意外捧红了一款应用:讯飞输人法。罗永浩在发布会上说,讯飞输入法“由于一个错字都没有,甚至显得有点假”,这就是“一个语音输入法正确率达到97%时的壮丽景观”。发布会结束后,一夜之间,讯飞输人法在应用商店里冲到了工具榜第三位,成为排名最高的第三方输入法。
讯飞输入法之所以能引爆,不仅仅是因为产品好。产品好,从传播的角度来说,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够快的。想要快,就要找到类似于罗永浩这样的“个别人物”。
英裔加拿大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2009年出版了《引爆点》一书。他在书中提到,想要引爆传播,有三个法则:第一,个别人物法则;第二,附着力因素法则;第三,环境威力法则。
讯飞输人法通过罗永浩获得了引爆,就是应用了个别人物法则。
【1】什么叫个别人物法则?
在社交网络的六度空间中,那些真正的超级传播者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叫“联系员”。我们身边总有一些朋友,“什么人都认识”。他们像收集邮票一样认识朋友,并且花费巨大的精力和那些人保持联系。他们是六度空间中的重要传播节点,这个角色可以把信息最快速地散布出去。
第二种,叫“内行”。也有一些朋友,“什么事情都懂”。他们对某项知识特别有研究,也很乐于与身边的人分享这些知识。在某项知识方面,朋友们都非常信任他们的判断。
第三种,叫“推销员”。估计还有一些朋友,“什么人都能说服”。他们也许没有很深的知识,但就是有种神奇的能力,即所谓的“现实扭曲场”,总是能说服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觉得罗永浩是哪一种?他是难得的三种特质兼具的人。他推荐的产品,想不引爆都很难。
那么,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在哪里?不妨列一张清单,找到自己人际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他们会是最重要的散播资源。(此处需要我们拿出时间来列名单做工作,是重点。如何我们的新课程理念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信服,我们现在做的还远远不够。)
马尔科姆讲到的另外两个法则是附着力因素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
【2】什么叫附着力因素法则?
有个故事:一个盲人写了块“我是盲人,需要帮助”的牌子,坐在路边等待施舍。愿意施舍的路人非常少。有个女孩子路过,她把牌子翻过来,重新写了一句话,再放回去。没想到,施舍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很多路人都会驻足,在口袋里翻找零钱。这个女孩子到底写了什么?她写的是: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但是我却看不见。
这就是附着力因素法则--有一些特别的方式,能够使一条具有传染性的信息被人记住。只要在信息的措辞和表达上做一些简单修改,就能在影响力上收到显著的效果。
【3】什么叫环境威力法则呢?
就是当我们身处一个大环境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就这样了。有一本著名的书叫《乌合之众》,它的核心观点是:虽然每个人可能都是理性的,但是个人一旦融人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统治地位。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以及低智商化等特点。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会被环境,尤其是情绪环境所影响,自己却不知道。
每次互联网上出现热点事件,群众的关注度、事态发展、情绪走向,就形成了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威力场,抓住公众热点和情绪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传播。比如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像神一样存在的杜蕾斯,每次重大事件发生后,它都能用巨大的脑洞,通过自己的产品来演绎这个事件,常常让人拍案叫绝,以至于每出一件大事,人们都会主动上杜蕾斯的微博,看看它怎么说。
这点在我们做公号和直播内容时要好好运作
【画重点】
引爆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引爆传播有三个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找到超级传播者,即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附着力因素法则,让信息本身具有传播性;
环境威力法则,在特定环境中,信息更容易被传播。用一句话来总结:在最合适的环境中,把最适合传播的信息扔给最适合传播的人群,然后就等待砰的一声,引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