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开放的、卤莽的、充满想象力、大气的、敢于冒险的、爽朗的”时代会是什么样呢?它的部分影像就保存在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 的著作《光荣与梦想》()中。
《光荣与梦想》还有一个副标题: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时间跨度为40年。如果按照中国史学的记述手法对比来看,《光荣与梦想》属于私人著史。但也正因如此,这本书对于理解美利坚合众国在20世纪中的历史相当重要。
威廉·曼彻斯特的个人著述相当丰富,而且基本都属于历史范畴。有人曾这样评价威廉·曼彻斯特写的《总统之死》这本书。“我认为,一本书应该读三遍,第一遍是年轻时读,第二遍是成熟之后读,第三遍是年老以后再读,这样就等于读了三本不同的书,无知懵懂的年轻人会逐渐积累人生的经验,从一本书中读到不同的东西。”通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威廉·曼彻斯特在“私人著史”这条道路上具备何等的功底!
针对《光荣与梦想》这本书的内容我不想评价过多,书是需要人去读才可以的。任何添加的评价都会误导每一个阅读者进入的方向。书中的秘密还需要读者自行前往一一拆解出来。但是对于这样的书籍,用一个“好”来评价还远远不能显现,这就是我推介此书的缘由所在。
在阅读《光荣与梦想》这本叙事史的同时,还需要明白在“私人著史”方面,任何人都有权利记录和评价社会和人物。“世事但凭人说”的理念是普遍适用的。国家有国家叙事的方式,个人有个人叙事的权利。这二者之间没有任何冲突。如果我们阅读的历史只有一种来源、一个声调,那么这样的历史叙述绝对值得怀疑。或许单一的历史叙述中本身就包藏着居心不良。
《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在2006年引入中国时,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媒体从业人员,那时的媒体从业人员还属于纸媒体,不到十年的光景。“媒体”这个意义已经扩散到“泛媒体”这个领域了。但是却始终未能出现类似威廉·曼彻斯特这样的作者。
《光荣与梦想》作为一个时间跨度为40年的叙事文本。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威廉·曼彻斯特的选择材料的角度和视野。他所选用的素材多来自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这一角度尤其重要。至少我们知道美国在这40年中的时间里,新闻与历史是同步进行的。当日的新闻在一天之后就会成为历史记录。如果不是嘈杂的新闻报道,可能就不会出现《光荣与梦想》这本书,这二者之间互有爱恨。
历史是多元化的组成,新闻是更多元化的组成。但是有质量及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沉淀下来并成为历史记录。对于多元化的材料投喂在这本《光荣与梦想》体现得最为酣畅。正如历史的塑成不仅仅是总统一人,还有最普通的民众。当一项国家策略成为政府行为时,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正是这些个人生活构建并填充了历史的空白。如果没有这些饥寒交迫、渴望出声的民众参与进来,历史叙事是不完整。那么作为读者的我们就无法理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纲领”和“炉边谈话”是如何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并持续发挥改善的作用。这一点,就像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互动一样,缺一不可。这两种力量少了哪一种,另外一种也就不存在了。
没有哪一个人是完美的。在美国的历史叙事中,没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即便是罗斯福总统,他的私人生活也需要拿出来放大展示。只要他在总统的职位上,那么他的个人生活就必须是透明的。换言之的潜意思就是------谁知道他在暗地里都干了些什么?与其让他人说,不如自己说。我们没有必要故意指摘一个人的瑕疵,但却需要正视一个人的瑕疵。我想这是阅读这本书特别需要指出的。我们在关注大历史的叙述时,那些可爱的人物身上整合了时代的勇气与怯懦,这,并不矛盾。
历史的复杂性还在于它是无数人的生活集合。这些普遍的小人物有一个明确的代称:民众。这些民众是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的102位乘客的后裔,也是陆续加入者的后裔。开启历史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罗斯福,不是尼克松。而是那些有名有姓的民众,这些民众才是美国历史上最值得铭记的人物。正是他们乘坐着五月花号来到这片丰饶的大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困难的战争年代里,他们也从不放弃捍卫自己的梦想;正是他们赶走了胡佛,选出了罗斯福,见证着白宫里的住户们更替迭代,发出正确或错误、但一定影响深远的指令;也正是他们推动着美国不断披荆斩棘,艰难前行。不是罗斯福总统拯救了美国,而是民众对他的信任和服从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总统不是上帝,民众才是。这一点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评价,都不能彰显民众的伟大。即便威廉·曼彻斯特曾写下这样的语句:“最重要的是,要警惕群众!群众只有感觉,没有清醒的头脑。群众是轻信的,他们摧毁、他们消费、他们仇恨,他们也梦想,但他们从不建设”。这些看似前后矛盾的语言在《光荣与梦想》这本书中随处可见。不过这些记录与那个时代的气质是相贴合的。没有那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更正确。与此同时,他们不停争吵,他们相互诋毁、他们也聆听和辨别。这不妨碍他们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和不断掌握自己的力量。
《光荣与梦想》所记述的历史叙述到现在看来仍然具备相当大的现实意义。当我们在当下的历史中出现困惑时,我们都需要回头去看看先辈是如何处理同样或类似的问题,思考他们的智慧如何启迪我们。历史的教训意义不是历史本身具有的,而是后人认识自己的历史的行动。如果不主动认知自己的认识,那么历史一定会变成“所有错误的集合”。面对历史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勇气这个词汇不是轻易能说得出来的,因为那不是人人具备的品质。更何况是要求一个国家具备勇气。勇气不是特指面对强敌时才会迸发出来的气质,而是“能否做得更好”的要求与智慧。在我个人阅读历史著述时,除了对于叙事和时间的迷恋和认知以外,现在还添加了“勇气”这个词汇。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人的振臂一呼,也可能是默默前行的沉默人群,也会是一则新闻的七嘴八舌。这些都是勇气的范畴。所以在光荣与梦想这个标题的背后,还有“勇气”这个词。
没有一成不变的历史,也没有一成不变的传统。已经过去的历史绝不会比当下的历史更好,如果还是沉迷在过往的历史中自我沉醉,这才是“错误”这个词形成的来源。不断回顾先辈的历史不是让我们回到过去,而是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叙述更好的历史。也好让我们面对后辈子孙时可以毫不谦逊的讲:你看!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干的事。
明白了以上的讲述,再回过去看《光荣与梦想》这本全景式的新闻记录,就会明白“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原因和源头到底在哪里?也会明白在“历史车轮的轰响声”中碾过的是什么?也就明白美国的里根总统对着戈尔巴乔夫喊出的那句话-----“先生,推倒那堵墙吧!”-------原来是传承有序的价值观。
另外添一句闲话,在看《光荣与梦想》这本书中讲述罗斯福总统逝世那一章节时,我流眼泪了。那荣光与梦想随着鹰翼展翅高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