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之前几年就知晓这本村上春树的随笔集,却未曾阅读过。
如今踏上写作之路,买来此书,想看看这位从29岁开始写作的小说家对于写作有何心得和感悟。
这本书中,记录的是一些村上关于写作、跑步、人生的思考。而我翻看此书的重点是作者在写作路途上的经历与思索。
对于为何开始写小说,在书中村上春树这样描述:
那是1978年4月1日下午1点半前后,我一边一个人喝着啤酒,一边观看棒球比赛。一个击球手准确地击中了快速秋,清脆的声音响彻球场。就在那一刻,有什么东西静静地从天空飘然落下,我明白无误地接住了它。就在那一瞬间,我下决心,写篇小说试试。
仿佛是一种“顿悟时刻“,天空中飘然而下的某物,被村上毫不犹疑地接住,似乎是偶然,却又那么自然,恰如命运的降临。
回顾以往,我的人生中也有类似的“顿悟时刻“,但非一瞬之间,而是一个逐渐觉醒的过程。
我把2017年视为自己心智开启,认知开悟的元年。
在这一年中,我逐渐认识到很多“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意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认知的片面。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开启写作之路。
今年,当我逐渐理清思绪,对自我有了较为清醒的认知,决心踏上写作路途。
平时的生活工作是谋生,写作则是“谋心”。
村上说,一开始他并没有野心要当个小说家,只是一心一意想写篇小说。
对照自己,我的写作初心也并非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作家,只是想把今后的思考成长,通过文字记录,让文字记录进程,看见自己的成长轨迹。
02
虽然决定开始写作,但有时难免会有些自我怀疑:
没有写作天赋的我,能否写出绣彩文章?没有写作灵感时,该如何下笔?
关于这些问题,在书中我找到了解答,村上春树这样写到:
天生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哪怕什么都不做,或者不管做什么,都能自由自在写出小说来。就仿佛泉水从泉眼中泊泊涌出一般,文章自然喷涌而出。遗憾的是,我并非这种类型。想要写小说,非得奴役肉体,耗费时间和劳力不可。打算写一部新作品,就必得重新一一凿出深深的空穴。长年累月地坚持,我就能高效地找寻到新的水源,在坚固地磐石上凿穴钻孔,感觉一个水源变得匮乏时,也能果决而迅疾地移到下一个去。
这世上,真正靠灵感写作的作家为数不多,大多数是靠笔耕不辍,每日书写,不断坚持,才能写出珠玉文字。
写作力也如同肌肉一般,不断地刻意练习巩固加强,就会长成自己的写作力肌肉。
面对写作,不是依靠灵感,而是在于持续动笔。不断地书写,就会在文字中开出花来。
03
那么多年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但村上始终只是陪跑的一员。
村上的拥趸心有不甘觉得很可惜,但村上本人却觉得没关系。
他如此写到:小说家这个职业,至少对我来说是无所谓胜负成败的。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么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
这段文字中,透露了村上对于写作小说的本质,也显示了村上是个纯粹求真之人。
作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不攀附外界的名利,不追逐荣耀的光环,只是为自己的内心而写。呈现给读者的作品,也必定是诚意之作。
在写作初期,我也曾思考,究竟是为了写作能带来的各种利益而写,还是只是我手写我心?
在写作过程中,我渐渐看清了方向。
我写的文字,必定符合我的个人气息与特质,文字中有着我的思想与认知,这些文字就能绘得一个我的精神版图。
写一个真实的自己,比为了寻求外界的肯定而写些违心之作,简单纯然得多。
不为名利,为内心而写,这就是我的写作基准。
04
作为一个马拉松长跑者,村上提到两句他从其他跑者口中对于长跑的真言: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楚可以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村上认为,这两句话简洁地归纳了马拉松比赛最重要的部分。
面对马拉松,跑着跑着觉得好累人,快不行了,这个“好累人”是无法避免的事实,然而是否果真“不行”,还得听凭本人裁量。
这两句话也同样适用于写作。
写作是个耗费心力和体力的孤独过程,伴随这一过程中的困难与艰辛无法躲避,旁人也无从知晓。有时有种无法写下去,甚至想放弃的念头,但是否真的无法继续写下去,全在自身的选择。
我始终相信这两句话:
Hard choice. Easy Life.
Easy choice. Hard Life.
并没有人跑来劝我说“开始写作吧!”,写作是我主动的一个选择。
我决心写作,并将写至暮年终老。
在时间无涯的荒野里,在光阴流逝的罅隙间,用写作记录我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