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CEO课程之前,我总以为我做的一切都没有问题——我在正向发展,我在养成好的习惯,我努力开拓,我积极主动,我在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以为,我每天看30分钟书籍,我参加课程、活动,管理时间,制定计划…我每天忙也忙不过来,把自己投放到恐慌区之中。渐渐地我忽然发现,最近情绪低落的时候越来越多,做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一丝不确定、不踏实的空虚感占据我,心里在自我满足和肯定的同时也会略过一丝踌躇,我为什么做这些事?我在干什么? 时间匆忙间,这种异样的感觉迅速滑过,没被抓住,从脑子里溜了过去。
直到上CEO的第一课我才有所领悟。翻开计划本,每天都写着:跑步5km,阅读30min,进行时间开销记录,每日工单回复…我只是把我想做的事情列了一遍。这些事情之间的关系,他们如何塑造了我,又将会塑造成什么样的我,这是我每每想到都被简化思考一笔带走的问题。而永澄老师却将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小我挣扎,而又不得不直面,痛苦之后,我感受到一个逐渐清晰的自己在彼岸。
我开始思考,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前的我总以为大胆尝试,不断试错,越来越多的体验,就是生命最丰富的诠释。然而我这几年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只有广度不过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奇异故事、纷繁美景只是世界的表象,滚热而厚重的内核是需要苦痛地探索和拷问式地挖掘,生命的深刻与真实才会不断叩响灵魂的大门。真正的价值是成为我自己。那么,我如何成为真实的我自己,而不是一个随意而为,人云亦云的盲众?也许只有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在孤独的摸索中向内挖掘。
价值
价值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目前,我的价值观:独立、自由、丰富、美感,利他主义。
独立代表着我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向外接收新事物的开放性。
自由代表着我能自如地掌控我的生活,保持我情绪的稳定,并且有一个自我接受的心里状态。
丰富代表着我能一直拥有一颗热忱而好奇的心灵,我不被某一种身份束缚,而愿意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大门。
美感是最给我灵感和快活的,是我追求的彼岸,也是我的源泉。
利他主义证明我不是一个无所谓存不存在的人,证明我和这个世界的关联性,是一种价值输出,也体现了我之所以存在的意义。
PORT模型
Purpose 目的
Goal 目标
Result 成果
Task 任务
我最想做好而没做好的事情:
·阅读
目的:阅读是我的价值观自由、丰富和利他主义的体现,自由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思想自由、不受禁锢,丰富代表看到更大的世界,利他代表我能用我的知识丰富打开别人的思路。同时,阅读是可以不断提升美感方面的知识性和概念性的东西。
目标:提高思维逻辑,了解大脑科学的基本原理,开启感兴趣的新学科的大门,分享。
成果:
Ÿ每个月2~3本书,2个月为一个主题
Ÿ目前主题有:时间管理、个人成长、思维方式、心理学入门、设计与绘画赏析入门
Ÿ时间管理书籍:《小强升职记》、《把时间当做朋友》、《奇特的一生》、
Ÿ个人成长书籍:《精进》、《暗世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少有人走的路》
Ÿ思维方式:《学会提问》、《思考,快与慢》《简单的逻辑学》
Ÿ心理学书籍:《影响力》、《心理学与生活》、《社会性动物》、《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红书》
Ÿ设计类书籍:《设计中的设计》,《版式设计原理》、《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小顾聊绘画》、《写给大家看的西方美术史》
Ÿ每次拆书任务为上周所读书目
任务:
1.制作读书任务卡,根据书的难易程度与厚度安排阅读顺序
2.制定本月阅读目标,将章节拆分到每周
如:11月目标—个人成长类书籍。阅读完《精进》、《少有人走的路》,若读完,则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3.制定本周阅读目标,将这本书的章节拆分到每天
如10.31-11.6阅读目标:《精进》第5章、第6章
掌控与失控
掌控与失控
我觉得很有趣的永澄一个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焦点,就是老师说,
我们不是机器人,掌控中的失控才最美。
我想起了柏林的两种关于自由的说法: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是指免于他人干涉的自由。就是说,别人无权让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积极自由指的是人在主动意义上的自由,每个人决定自己做什么。我会认为,一个人决定自己的生活,清晰目标,更好更充实的行动,这样的自律也是一种我所追求的自由。这不是机械化,反而,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最大区别,我认为就是人是有自我意识,可以不断超越自己的动物。既有掌控又有失控,像节奏感之中逸出几个音符来,生活的快慢和意趣才能渐渐浮现。
最后我想说,成长一定是孤独的。但我很庆幸,有这么一群孤独的人,还能围在一块烤火取暖,在各自的道路上呼应着陪伴。我想也许未来四个月带给我的不只是知识上的扩展,技能上的更新,自律方法上的掌握。而是,离我真实的自己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