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咱们已经在国内TOP2接受过教育了,所以就不期待孩子也去那里读书了。”
“那是,他开心就好。”
“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期待他去国际上最好的大学读书。”
“。。。。。。”
(一)
“去年哈佛本科生只招了9个中国国籍的学生,而美国华裔学生有200多个,占新生比例25%,麻州学生249个,仅仅波士顿拉丁学校就有15位学生被哈佛录取。”
看到这段哈佛前招生官专访,我大脑里还真快速盘算过,如果是住在麻州的华裔,入学的概率实在是会高出很多,要不要移民去麻州?
像千千万万焦虑的中国家长一样,我从孩子幼儿园开始就紧盯着各种入学政策、升学政策和各种培训班。上网看到相关政策新闻,会格外关注仔细研读,吃饭听到邻桌就孩子教育展开激烈讨论,也会屏住呼吸默默旁听。
确实有时候我会被“孩子散养也长的很好”这种论调所说服,但很快固态复萌——这种鸡血,源自基因。
(二)
“爸爸妈妈不指望你升官,也不指望你发财,只希望你能幸福快乐!”安安小托班的毕业视频中,我被班里一位家长的寄语感动得热泪盈眶。
刚抹掉眼泪,听同事说邻居家孩子三岁半就能读文字书、看亲宝宝里的同龄小朋友四岁就开始学拼音加减法,我那颗焦虑的心又不安分起来。
真的,这种源自基因的对孩子的期待,像是一种遗传病。“不指望孩子升官发财,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这种说法在我家很少提及。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帮助他们成功,这才是逻辑。“如果不努力,要是没有成功,哪来的幸福快乐?”
所有的家人无论嘴上怎么说,对孩子未来有出息有着期冀的。稳稳当当一辈子,确实是修来的福气,要是能稳稳当当地升官发财,那就更好了。
(二)
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可以让更好地判断自己所处的状态。
有位妈妈,她儿子的文化课样样好,就是体育不达标。为了督促儿子课后锻炼身体,提高体育成绩,她向教育部门提出申请要去儿子所在的高中工作。教育部门的人员很为难,我们这里没有空岗啊。“没关系,什么岗位我都接受。”这样,她从一个正式编制的教师变成了学生食堂帮忙发饭干零活的职工,工作之余求着体育老师帮儿子锻炼身体,辅导孩子顺利考上大学。学区房大坑,我当然也就义无反顾地跳了。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我姥姥。
还有一位妈妈,家里离女儿学校步行15分钟的路程,但她还是觉得远。酷暑寒冬,把路上的时间省下来让孩子多睡会儿该多好。她在女儿高三的时候,租好了学校运动场旁边的房子,把上学路上的时间节约为不到三分钟。
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我妈。
她们天经地义地觉得,为了孩子牺牲一时的职业生涯、牺牲一段时期的生活质量,那都不算事。
所以我很长一段时间也一直觉得,父母对子女在学业上的期待和付出天经地义。直到后来听朋友描述自己的父母并不以孩子的学业成就为傲,也不理解他为什么背井离乡考上大学,甚至觉得自己放手让孩子去上大学是作出巨大的牺牲时,我才意识到家庭之间有这么大的的不同。
心理咨询师曾经对我说,你就是你的妈妈和爸爸。是的。我对孩子的期待很模糊,期望他好好学习,也许只是想为他的未来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可能,但如果他将来不好好学习,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每每此时,我只能安慰自己:有了这种世代追求上进的基因,人类才会发展吧。
(三)
家里的女性长辈们都是很棒的妈妈们。虽然她们吝于表达感情,对孩子严格要求到外人觉得苛刻的地步,但她们意志坚定、努力付出、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一辈子都在努力为孩子们做出榜样,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我能比她们做的更好么?
在对孩子的付出方面,我也许无法更出色。但在补短板方面,也许可以。囿于生活环境,她们更多地是在学业阶段帮助孩子,对于而立之年后的人生,她们能够给予的影响已经十分有限,甚至,过于强调学业阶段的后果,在这一时期慢慢展现。
很多人会认为,孩子长大成人了,接下来的发展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却会一次又一次地与“原生家庭”纠缠不清。根据精神分析,很多成年后的迷茫、焦虑、压抑,都来自童年的记忆和经历。人生不是一个个百米冲刺,更像是一场漫漫的马拉松。
(四)
如果我想比她们做的更好,我该如何做呢?
我想,可能要跳出单一对孩子学业的期待,而对他的整个人生有所期待。这也许需要放弃一些短期的学业小目标,并需要给孩子更纯粹的鼓励、更广的视野和眼界、更多自己去尝试的机会。
纯粹的鼓励,是由衷地被夸奖你真棒,而不是带有前提的鞭策孩子完成目标的工具:“把饭吃光,你就是最棒的!”“学会这个,你才很厉害!”
广阔的视野,这个神秘的世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如何建立联系的?你想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我们家庭的价值观是不是绝对正确的?是不是只有一种成功的标准?很多问题虽然不见得有正确答案,但提早开始思考绝对没有坏处。
放手的信任,是给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去尝试,并可以从或者好或者糟糕的结果中探索着学习和成长。想知道吗?我们一起去试一试怎么样?或者,你愿意自己去试一试吗?一生这么长,早点犯错,不见得是坏事。
对孩子的期待,是家长都会有,只是看你的期待是在学业上,还是在生活中,还要看你愿意用看韩剧的方式去幻想,还是用看英剧的方式去推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