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飞聊天,提及各地风俗,他讲了一个有关他家乡的故事。
说他们村有一个人,年轻时很是风光了一把,因头脑活,嘴巴能说,长年做黄牛的买卖生意,所以家庭相对殷实,加上家里有七个女儿,两个儿子,劳力多,人丁兴旺,自然有些得意,内心不由得有些膨胀。见谁都会自我夸赞一番,对那些境遇相对差的人,或明或暗不时冷嘲热讽一番。大家因为乡里乡亲住着,加上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于那些挖苦嘲笑的话也就忍气吞声,由着他去了。
习惯自我优越感的人,那种优越性有意无意会表现在行为举止上,平时连走路都带风,恨不得整条路都是他家的一样,眼睛长上了头顶,基本目中无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亲们的赚钱门路也越来越宽,可他却慢慢老去,女儿也出嫁了,因为女儿多,儿子少,重男轻女的观念把儿子给惯坏了。儿子没有走上正道,把老子的钱全送到赌桌上去,没有自知之明的老伯,依然没有醒悟,继续着以前的处事风格,对谁都尖酸刻薄,风光不在的老伯不知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乡亲们对于他这样一个不知自己几斤几两的人,已经厌恶到懒得搭理,厌恶到如同见一条臭虫,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在农村,假如谁生病了,乡亲们跟你只要矛盾没有激化到很深,一般都会不记前嫌去探望。可这位老伯的人品就差到连个去看望的人都没有,甚至连去世时,连棺木都没人愿意给他抬,照小飞描述的看来,这位老伯的人品实在已经差到了极点。
可以说,这位老伯的人品已经达到没有最臭只有更臭的境界。我在想人如果真混到这个份上上,那也真妄为称人了。
作为一个群体中的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谁都有个低潮期,别人陷入低谷时,就算你没能力帮一把,至少也别在那里说风凉话或去打击,真要这么干,别人从此恨上你也属正常。
记得陈道明说过一句话:当你在山底时,别泄气,因为你去爬了也能到达山顶的时候,到了山顶是也别去鄙视山下的人,他们可能是已经登过山顶,可能如今在下坡,去下一个山顶。
不得不告诫一句,做事真需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否则极可能会落得死了都没人抬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