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始终相信,这世间有一种蓝色的情愫,濯洗着万丈红尘里的污渍。
那一颗颗被利欲薰染的灵魂,褪去斑驳陆离之色,露出本有的纯良。
我始终相信,自己遭遇到的所有挫折与不公,沉淀着人性中蓝色的纯粹。
那一粒粒咸涩的结晶体,是大海的悲欣交集的泪水。
命运总是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为不屈不挠者打开一扇窗,而窗外的阳光如瀑布般涌泻。
蓝色是宁静,是忧郁,是大海的主色调;蓝色是深邃,是寥廓,是天空的主旋律;蓝色是奔波于万丈红尘而相忘于浩渺江湖的两心相知。
生命本身就诞生于母体的那一片汪洋之中,天地相合不就是人类的子宫吗?江河湖海不就是赖依生存的营养液吗?
蓝色本就是生命初始的颜色,是相思入骨的颜色。爱到极致,那是蓝色火焰的舞蹈。
最初我对蓝调的理解是漂泊无定者的思乡,黑奴抒发自己忧郁和压抑的心情时吟唱的12小节曲式,可是后来却发现它的无拘无束、自由洒脱,用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悲惨的生活和遭遇的不幸,用一缕缕浪漫温情去拥抱这冷酷绝情的世界,这才是蓝调骨子里透出的气质:为了享受精神的富足而孜孜不倦地追求物质财富,是形式上的精神主义者,但同时也是现实中的物质主义者。每当疲惫不堪、心力交瘁的时候,我喜欢沉浸在布鲁斯直抵人心的如泣如诉里,那种低沉中突然爆发宣泄的摇滚力量让我重新振作。十四年前初读陈荣力的美文《流浪的二胡》,灵魂曾为之一振。听过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之后,内心像被月光下的秋水洗过一样。我欣赏在平凡生活里,用嘻哈的蓝调精神来过二胡一样的生活的人,他们才是真正懂得大海和星辰的人。
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创作经历过蓝色时期,大约在1900年至1904年之间,本质上以阴郁的蓝色与蓝绿色作画的时期,只有极少数暖色作品例外。这些阴沉的画作是毕加索于西班牙获得灵感、在巴黎完成的,尽管在毕加索生前难以售出,现在却是毕加索十分著名的画作。蓝色时期具体开始的时间点至今仍无法完全断定:一说是在1901年春天的西班牙,另一说则是下半年在巴黎的时光。在蓝色时期,毕加索受到在西班牙的旅程以及挚友卡洛斯·卡萨吉马斯自杀的影响,作品采用苦涩的色调,有时并取用阴沉的题材,像是妓女、乞丐、酒鬼等。尽管毕加索曾回忆道:“我在卡萨吉马斯的死后学着以蓝色做画。”
艺术史学家海琳·赛柯表示:“我们或许该保留这个心理学上的理由,但我们不应该忽略年代大事记:当卡萨吉马斯在巴黎自杀时毕加索并不在现场……当这戏剧性的事件显现在毕加索的死者肖像画中时仍是秋天。”1901年晚期,卡萨吉马斯死后毕加索画了数幅他的肖像画,1903年的画作《生命》达到了忧郁的最高峰,现收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同样的情绪并蔓延到了著名的画作《俭朴的一餐》(1904年),描绘一对看不见的男人与看得见的女人,两人皆身形消瘦,坐在一张老旧桌子前。毕加索的蓝色时期常使用“失明”这个题材,像是《盲人的晚餐》(1903年,收藏于大都会博物馆)《赛乐丝汀娜》(1903年)等都是蓝色时期的代表。其他包括裸女、带着孩子的女人等都是毕加索在蓝色时期常描绘的主题。毕加索在蓝色时期最著名的画作应属《年老的吉他演奏者》。其他主要的作品还有《索罗的肖像画》《二姐妹》等。在蓝色时期结束后,毕加索开始了玫瑰时期。2007年12月20日,蓝色时期末期画作之一《苏珊·布洛克肖像》在圣保罗·巴伯罗艺术收藏博物馆遭窃,于2008年1月8日寻回。
日本漫画大赏2020的获奖作品《蓝色时期》宣布TV动画化,预计2021年年内播出,作者山口飞翔绘制了贺图。《蓝色时期》主要讲述了矢口八虎的故事:矢口八虎虽然像个不良少年,但在学校却是个成绩优异、深受欢迎的学生,然而他却对这种空虚无趣的生活感到焦躁。某一天在美术社中,看见学姊美丽的油画,以及美术老师那番建言,让他决心想尝试画画这条路。在作画的过程中重新发现自我,从中找到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目标,就此开启了考取美术大学的奋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