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终于去看了《芳华》,本来是冲着很喜欢的作家严歌苓和好喜欢的黄轩去的,抱的期望蛮大。电影总体确实不错,但却不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电影。今年其实还没有遇到一部电影完全走进我的心,让我觉得所有的点我都愿意get。就作品整体而言,情节信息量非常大,但是有不少内容觉得不够深刻浮在表面,主要是限于电影的篇幅吧,其实还应该去看原著才对;就角色而言,女性的角色都觉得气场蛮符合,但是总觉得黄轩并没有完全刻画出刘峰,换句话说,刘峰这个人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但是黄轩却不会。但是不管怎样,黄轩依然好好看好好看哦。
整部电影让我反反复复想起的一句话是“出走的时间”。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时间其实都不属于自己,而是在时代背景下,交由潮流推动。我们每个人,都只不过是这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却难以意识到任何人的命运,都只不过是时间长河中的昙花一现。芳华易逝,转眼我们就会老去。
整个电影里,最打动我的情节,大概是许多年后他们再次相见。那些曾经如此灿烂的一群人,那些仿佛永远充满着阳光的青春岁月,在时间长河的磨砺下,越来越靠近现实。最终每个人都走上了自己不同的命运。而我们呢?许多年后,我们各自会在哪里?又都做着什么样的事情?满意、幸福、平淡、抑或麻木?
其实电影里最让我有感触的几个情节,都是关于“善良”的论述,我甚至觉得,《芳华》除了演绎一代人不同的人命运之外,一直在探讨“善良”对人生的意义。最典型的,就是刘峰、何小萍与萧穗子。活雷锋”刘峰是公认的善良,始终在尽自己的努力,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何小萍内向敏感脆弱缺爱,但她从不愿意伤害任何人,也只有她,用尽一生在回报刘峰曾经给她的善意;萧穗子比同龄的任何一个女孩子都懂事识大体,她默默地爱着陈灿,却最后将自己小心翼翼写出来的情诗撕碎在风中,同样结束的是她美好的青春岁月。
记忆比较深的关于善良的论述:“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所以对于一直成长在缺爱环境中的敏感自卑的何小萍而言,刘峰的善良她愿意用一生去追随和回报。而对于林丁丁而言,刘峰的善良却是“让她觉得恶心和没有生命力”,因为在她眼中,刘峰已经成为一个一直奉献自己的圣人,这样的圣人不应该有七情六欲,他甚至应该伟大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人把他的奉献当成了理所当然,所以但凡他有普通人的表现,他就从被瞻仰的高高的位置抛下,最终被抛弃。换句话说,太过善良,就难以融入尘世的集体,所以刘峰与何小萍最终成了两个被集体抛弃的人。
这就是让我看不懂的点,太过善良的人,珍视善良的人,最终活到了集体之外,他们的芳华有太多的承载、付出、嘲笑和苦痛。而那些不那么善良的或者普通的人,他们的芳华充满着激情、阳光、潇洒和活力。这让我始终在想,究竟什么是生命力本身?善良也许意味着太多的压抑,而活力则偏向于无拘束地释放本性。什么样的芳华,才更有意义?
直到影片的最后,刘峰和小萍这两个被集体抛弃的人,尝尽了生活的苦而最终在一起时,他们比所有的人在时间磨砺中都表现的更为淡然。也许这就是善良带给他们的力量,直到最后才让我觉得让他们所经历的所有不公正、苦难都充满了意义。其实一直在期待他们在一起,然而结局的在一起,却也是充满了平淡的在一起。不过,这也许就是真实的人生吧。
也许善良与活力地关系,就是细水长流之于昙花一现?就是柴米油盐和诗与远方?依然没有想明白。